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专栏 > 正文

为何都要自称“普通职业”-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4-10-2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普通职业”、“就是一个饭碗”、……道德卸载之后,人人都在“普通”的旗帜下无所不为且不必自省。
刘洪波
 
  《人民日报》报道,从教育部获悉,近两年全国就业率较低的高校本科专业有,广播电视编导、电子商务、贸易经济、动画等等,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新设专业热情不减,61所高校在一年内申请新设7个以上专业,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合肥学院等7所高校申请新设10个以上专业,黑龙江科技大学独占鳌头,申请2015年新设56个专业。
  高校新设专业滥不滥,不能从各专业的就业率来简单判断。一个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并不代表相应专业一定没有过滥。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专业过滥了。高校专业滥不滥,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而不是就业市场问题。不具备办学能力而设立专业,就是一种滥设专业的行为。从报道看,黑龙江科技大学一年内将新设专业56个,就是世界最好的本科教育学校,也达不到这种新设专业的能力吧,黑龙江科技大学是何方神圣? 
  这些年,高等教育一度极为“重视市场”,管理的法宝就是“停办”。凡就业率低于多少的,专业停办;凡报考人数低于多少的,专业停办。经此管理,历史专业变旅游专业,中文专业变秘书专业,哲学、考古专业停招,都顺理成章。法律、新闻、电子商务、外贸等,这些热门专业不一一配齐,一所大学似乎都不好意思叫大学了。哪来那么多师资、资料、教学实践点呢,不管,教不好中文的就去教新闻,历史教不清楚的就去教旅游,这样就人尽其才了,新的专业也就有师资了。更加奇葩的是美术专业,高中读到二年级,眼看考不上大学的,就去学美术,大多能考上二本院校。
  滥办专业,是高校混乱在教学方面的表现;科研腐败,是高校混乱在学术方面的表现。现象混乱的背后,有一个伦理上的混乱背景。无论传统还是现代,从中国的国子监到现代大学,教育后面有一种道德坚持,那就是培养人格健全的人。以此,学校、教师、学生,虽然未必能做到真正的完善,但绝不贬斥完善和虚无化完善,而是确认人格完善的价值。
  但当下的中国,恰恰是既做不到人格完善,也否认人格完善的价值。教师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学校是一个普通的单位,是普通职业者的育成所。说普通,并不意味着甘于普通,恰恰相反,大学、教师和学生都是一定要“追求成功”的。并不乐于普通,却又自称普通,是要解除大学、教师和高等学生的文化和道德义务。大学不再传道,教师不再为人师表,高等学生不再负载作为延续文化与道德薪火的责任,能力至上,德行无所谓。由此,大学以赚钱为目标,教师以名利为目标,学生以能力为目标,局面就底定了。
  整个社会,哪个行当又不是这样呢?公务员是普通职业、法官是普通职业、医生是普通职业、记者是普通职业,如此等等。大家都是普通职业,在普通单位,从事普通工作,普通的含义就是卸载自身的道德义务和道义责任,以便不计手段去实现名利双收的“成功”。大学能申请一年新设56个专业,法院能一案制作两份判决书,公务员能既快活又升官,医生能拿回扣不脸红,记者能拿着稿件去索取“封口费”……
  “普通职业”、“就是一个饭碗”、“普通单位”、“反对道德理想主义”……良心没有意义,人心没有禁忌,没有制度就无所不为而且内心淡定,有了制度就旁逸斜出横生枝节。道德卸载之后,人人都在“普通”的旗帜下无所不为且不必自省,“没有制度”成为为恶而良心自安的遁辞,混乱之下,人格碎了一地,但追求成功、追求卓越,谁能一举成名、声名巨万,谁就是标杆。“制度不良”,与其说是对制度的批评,不如说是一件幸事,幸得“制度不良”,“普通职业”才能混乱无底线而又不惭愧;如果制度良了,他们的酒色财气又从哪里来呢?高校之滥,不过是滥相的一个局部而已。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