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凯发会员官网首页 > 专栏 > 世态万象 > 正文

人工智能难道只是技术问题-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7-10-1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人、人类社会,从来不是技术的被动对象,而是进步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便是人民本体和人民中心。
刘洪波
 
  刚刚看到一段视频,是马云在无锡世界物联网高峰论坛的演讲片断。马云展望未来20年的生活,人类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每周工作3天。这个前景,非常诱人,而且普惠。程序化的工作将被机器所取代,职业被颠覆也别担心,不是无工可打,而是去瓜分机器无法取代的那些行业里的工作,并且缩减每天的工作时长! 这就是每周三天每天4小时工作的由来。
  百度的李彦宏对人工智能会带来失业的担忧不以为然,以前多次技术革命都造成大量失业,“但我们现在不是活得更好吗”,他表示未来人类可能每周工作2天休息5天。这算是与马云类似的失业问题凯发会员官网的解决方案?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安排,马云和李彦宏是否会在他们的公司率先采用。
  马云还有一个畅想,是“大数据计划经济”,如果能获得足够多可靠的数据,并以合适的方式使用它们,计划经济存在潜力。不过马上受到了一些批评,有人说大数据本身就是从市场上来的,没有市场了,可靠的数据也没有了;有人说即便性能最强大的计算机,距离用合适的方式利用数据、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仍差十万八千里,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在于每个人自己去决策。
  与马云和李彦宏同样甚至更为乐观的还有刘强东。刘强东说,“通过这两三年我们的技术布局,我突然发现其实共产主义真的在我们这一代就可以实现”。“机器人把你所有的工作做了,已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政府可以分配给所有人,没有穷人和富人”,“没人再为物质去工作,大部分为精神、为感情去奋斗。人类可以享受,或者可以做点艺术性的、哲学上的东西”。
  与互联网企业家的乐观相比,另一些人在发出冷静甚至悲观的声音。清华大学电子学教授王志华认为人工智能应看作一种愿景,现在所谈的是“胡扯”。这是技术上的冷观派。而另有人似乎丝毫不担心技术上的问题,但对人工智能产生的影响极为悲观,认为将对人类的尊严造成损害,甚至还威胁到人类在地球上的统治权。一些经济学家则担心人工智能将导致大量企业破产,失业会带来无消费的生产,产生萧条。
  看到网络大佬、技术专家、经济学家的讨论,我不知道历史学家会有什么看法。技术革命将带来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以及社会组织结构的巨大变化,但变化过程中,人的境况如何?自机器发明以来,人类开始主宰自己的命运,活得确实比以前更稳妥、更优裕了。然而,这样一个结果难道是自然发生的,一点没有痛苦吗?近两百多年里,人类社会为了“消化”机器时代开始的技术革命,是否也付出了代价呢?
  技术主义者愿意看到技术的决定性力量,看到技术带来的社会福祉,而不太能够或者不太愿意把社会震荡也算作生产力变革所带来的痛苦。经济专家眼中有着太多的数据、模型和曲线,萧条或者繁荣不过是一种企业界所看重的景气指数。而生产力革命所带来的生产关系调整、社会结构调整、上层建筑调整,在近两百多年里,产生了难以尽数的工人运动、民族革命、侵略掠夺等等,直至打过两次世界大战,才显得稍稍平静一些,而天下也仍不太平。
  国家之间在人工智能上的鸿沟可以无冲突地延续下去或者填平?如果大多数人将要失去岗位,会不谋求政治或社会的变革方案?但现在历史学家是失声的,历史辩证法是失语的,话语权被互联网企业家和技术专家设定和引领,未来好像与历史没有关系。
  人、人类社会,从来不是技术的被动对象,而是进步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便是人民本体和人民中心。如果技术变革真的要来威胁多数人的工作权利,多数人可能要么谋求夺取机器的控制权,要么在法律上建立起保护人的权利的机制,这就是近代以来的世界主题。
 
精彩图文
网络订阅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