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般的社会景观-凯发会员官网
山东省召开政府系统调研工作会,省长姜大明表示,“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官员调研不能获得真实情况,这大概真是令人苦恼的事情,但是,难道记者就是好冒充的吗?何况,冒充记者就一定可以得到真实情况吗?
官员身份不能随便冒称,否则涉嫌招摇撞骗。记者也是有资格证书管理的,任何人也不得假冒。官员假冒记者,就算要获得真实情况,难道不是欺骗?难道这个社会是官本位,官员真的具有至高位置,只要出发点良好,随便冒称什么人都无所谓?
这个社会,官场的信息往来假象横陈,新闻报道中的假信息也是满目可见,官员冒称记者,难道就有指望了解到真实的东西?社会面上,记者确实可以获得一些真实情况,但只要走到市井中,官员也一样能获得真实情况。一旦进入到“单位”,官员成为汇报的对象,就不能获得真实情况了;但记者呢?进入到“单位”,同样要被假信息打围。
官场与媒体,在信息交流角度来说,实际上都整合在这个社会的“正式渠道”之内,都是高度受控,真实的东西以官员身份不能获得,以记者身份也不能获得。在正式渠道里,官员索要信息,总还能够要得到,那是信息真假问题;记者却时常被拒绝采访,面临的是信息有无问题。官员以记者身份调研,可以获得真实的情况,只是想象。
决策系统无法获得真实信息,这是一个真问题。一个社会从来都不能解决使真实情况直接进入决策系统的问题,实在令人无语。王朝时代,朝廷无法获真实信息,皇帝往往怪罪官员道德不高,直臣缺乏,官员则归咎于天威难测,风气败坏。专制政治,民众除了作为统治的对象,并不纳入政治过程。
有人怀念上世纪50年代,好像那时就不缺乏真实,但我曾看到回忆,乡镇上准备省里的官员去调查研究,就能专门准备长达半年之久,修道路、建房屋。浮夸风、共产风、亩产万斤,也正是那一时期的杰作,一边哀鸿遍野,饿殍遍地,一边高歌跃进,大唱幸福。哪里是盛产真实的年代呢?
后来终于讲起“实事求是”起来了,但真话难求仍是一直普遍的感慨。近些年,无处不假又成风气。大官调研也好,各种检查也好,不只是座谈会上有成套的材料,以表“形势大好”,甚至街头偶遇、入户接谈,一切情节地方上都早已预演,所有演员共同对付一个官员,如同欺蒙傻瓜一般。大官会为此勃然大怒吗?没有听说过,哪怕知道都在演戏,大官也会配合演完的。演员们很恭谨啊,情节一点也不敢出错,这是假戏中唯一的真实,真实的驯顺归服,这就行了。
山东省长说调研,要“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不要简单地开座谈会,不要依赖现成材料,“座谈会上经常是编了一套领导爱听的话”,“能有一半是真的,就不错了”。可以说,权力系统内部,虚假信息充斥不是秘密,而是人所共知。然而,油光水滑的好看信息实在不可缺少,因为它润滑了权力系统的运行,使各种必要的冠冕堂皇陈词显得确凿有据。实在说,权力系统也不是完全不需要真实信息的。既要有油光水滑的好看材料,以作宣讲的材料,又要有真确可靠的情况,以作决策的凭依,这才是权力系统的信息需要。然而,这两种不同的信息需要,内在地存在着冲突。所有的权力者,无不希望掌握全部的好坏消息,而又无不以好消息对上而将坏消息自我消化掉,于是形成了一种好消息到处奔流,坏消息塞袖笼子中的景象。
权力体系欲求真消息而不得,根本来说在于权力体系对“好消息”而非“真消息”的偏爱,对“坏消息”而非“假消息”的痛恨,以及为此而进行的信息建构。这些已经决定了它必然落到被欺骗、被愚弄的境地。
权力体系的信息生产和交换,会围绕权力的意愿来进行,一切权力不愿意听到的信息,都被权力体系的信息过程排除掉了。在信息已经过载的时代,这种苦恼及其解脱的路数,不说像社会化石,至少可以说是文物般的社会景观。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