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专栏 > 正文

求辞退的工人是落井下石?-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2-05-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农民工怠工求辞退,是发生在广东东莞台升家具有限公司的群体事件。这家企业有1700名员工。《南方农村报》报道,事件始发于4月18日,有200名工人参加,次日发展到500多人,在4月20日至26日间超过1000人怠工求辞退,多数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其间,4月24日,劳资谈判未达成协议。
  报道引述员工说法,事发前一日,一名主管下午还在巡视工作,晚上被通知辞退,工人担心自己也被突然扫地出门。事发当日下午,厂方与被辞退主管达成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依照《劳动合同法》,辞退员工工作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该主管现月工资1万余元,在厂工作有10多年。今年以来,厂内流传厂方将大幅裁员的消息。一些工龄较长的员工认为,与其主动辞职,不如逼迫厂方解雇自己。
  被辞退的主管尚未与企业达成补偿协议,怠工事件已经出现,这可以理解为是对企业辞退员工的突然袭击表达抗议。补偿协议达成后,怠工规模继续扩大,怠工才从抗议突然辞退变成“求辞退”。厂方称,那名主管被裁,是因为中层管理人员有400人,有些臃肿。但企业采取突然袭击方式辞退员工,其实表明了企业对员工不仅无所谓尊重,而且有骨子里的轻蔑。裁员传言久已存在,企业对员工的轻蔑表现,导致员工群起抗议,没有什么不可理解。
  如果企业生产正常,企业的这种举动,可能形成的是工人内心的抗议,他们很难放弃自己的利益去表达公义。但如果企业经营形势不佳,工人并不难作出选择,既然长期利益并无信心,表达公义并不困难,或者表达公义正好成为挽救自己利益的借口。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这家主要生产外销产品的企业,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已是压力巨大,2011年外销订单减少30%,今年未见好转。
  虽然企业解释“公司运营未出现问题,并无大规模裁员计划”,但企业将外销基地转移到长三角地区,东莞厂区主攻的内销订单只占公司业务8%,合并生产线成为必然。工人对企业的具体数据未必了解,但对企业的景气状况不难感知。工人担心企业生产不景气,将导致工资减少,倒逼工人辞职。既然《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辞职可不予补偿,而厂方解雇员工,除非员工有重大过错,依工龄补偿,那么工人求取辞退,不失为一种有利选择。
  知情人士指出,这家企业采用计时工资制,工人只要打卡就可以拿到基本工资,怠工求辞退收入损失不大。计时而非计件工资,这固然是一个理解。然而,一个企业完全采用计时办法来发放工资,而不进行“绩效管理”。所谓“打卡就有工资”,恐怕只是基本工资,这并非工人工资的主要部分。工人怠工求辞职,根本问题不在于发放了基本工资,使其怠工损失不大,而在于对自己在企业的利益前景失去了信心。
  《劳动合同法》一直受到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诟病,这个工人怠工求辞退的事件,大概会使企业对它更加恼火。该法以保护工人权益为主旨,在实施过程中,资方其实已有多种应对。但工人集体怠工求辞职,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身陷困难的企业,而又成了困难企业的新的困难。
  该指责工人落井下石吗?但即使在企业兴旺的时候,工人又能够获得什么呢?现在,企业与工人的关系是极为简单的,这是一个出售与购买劳动的地方,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何况即使在企业困难的时候,开除一名主管是突然袭击,下午还在巡视企业,晚上被通知明天不必上班。
  在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条件下,企业的主动性是很大的,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应将不再源源无尽,资本与劳动的界线已经十分清晰,工人的谈判地位将有所上升。不管怎样,工人仍将是被动的,企业既已不是“共享发展”或“共度难关”的所在,也必然要偶尔面对工人的集体抗议。最终这种关系构造的秩序,将倾向于企业而非工人。
  工人获得公平的希望,不在企业内部,不在“谈判能力”的提高,而在使工人作为公民的身份确立,汇成民众力量,争取社会进步。近代以来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过程已经昭示这样的线路。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