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质疑也不是公正-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如果媒体事事都是像区伯这样生疑,我也会觉得没什么,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媒体并不如此生疑。
刘洪波
广州区伯在长沙嫖娼被曝光了,媒体兴奋起来:区伯嫖娼了吗,那么多嫖娼为何只抓区伯,抓了那么多嫖娼为何只公布区伯,如此等等,表面还挺客气,叫“疑点重重”。
疑点自然是有,就算把事情和盘托出,都难保疑点就不重重,何况现在事情并没有和盘托出呢?而且和盘托出,能消除一些疑点,还可能生出新的疑点:就一个老人嫖了娼,你为什么要和盘托出,细节毕现,有必要吗,合适吗,阴谋搞臭区伯吗……总之,捉了区伯的嫖娼,疑点几乎就注定要重重了。
这是质疑的艺术,否定的艺术。
需要介绍一下区伯是谁。区伯是广州著名的公车私用举报人,专与公车私用过不去。这是一件好事。一码归一码,区伯嫖娼了,不影响他死嗑公车私用的正义性。
其实,如果媒体事事都是像区伯这样生疑,我也会觉得没什么,重要的是很多时候,媒体并不如此生疑。有不少明星吸毒嫖娼被捉了,媒体也非常兴奋,方向不是某人被捉疑点重重,而是绘声绘色地去发掘细节,没有说疑点重重,好像警方捉得都很准、事实和程序都无懈可击。官员的吸毒嫖娼通奸之类事情,一旦事发,同样没有谁说疑点重重,而是大曝或有或无的料,甚至强无为有。湖北天门张二江,媒体定为“情妇108将”,都是事实吗?反正直到现在,张二江已经出狱,仍在就此喊冤,但没有人在意了。
如果按照“疑点重重”来考虑问题,那真的可以说无处不可疑。那样一来,警察干脆就不能捉嫖娼了,捉了谁都是阴谋。有些贪官、明星,被捉到什么事情,可能就是这样想的,他不怪自己不对,而是怪大家都这样,凭什么捉我,谁跟我有过节,谁在打击报复。或者是认为自己运气不好,倒了霉。但放在像区伯这样的人身上,媒体连运气不好都不怪了,干脆就从举报开始,无不涉嫌阴谋,或者选择性执法。
阴谋有或者没有,选择性执法存在不存在,我难以判断。从应该更好地监督权力来说,质疑权力部门,没有问题;从举证责任来说,权力部门有必要公开更多情况,也理所应当。但媒体的选择性质疑,仍然是一个问题。若论公众人物,区伯因举报公车私用成为名人,也是公众人物。若说监督权力,明星与官员被捉,同样面对权力。为何媒体此处质疑而彼处不质疑,此处无所不疑而彼处无一质疑?媒体是第四权力,自身也有滥用的可能,这种选择性质疑是不是媒体权力的滥用,媒体自身由谁来监督?
去年,一些网站推送了一种观点,认为要“正确把握反腐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反腐是手段,改革是目的”,“从法治和社会公平正义角度出发,当然应该有贪必反。但从改革大局出发,在现阶段‘有贪必反’却未必是最优策略”,“应该从‘有贪必反’转向以改革为导向的‘选择性反腐’”,“对积极推动改革的官员应该降低反腐力度,对阻挠改革的官员应该加大反腐力度”,“在反腐时优先‘关照’那些阻挠改革的官员;对落马的官员,要多宣传其拖延和阻挠改革的具体表现”。
“反腐是手段,改革是目的”,这是何种逻辑?如果改革成了目的,那人是什么,社会和国家又是什么?更奇怪的是手段针对不同人的选择性使用已经直接宣告,这简直就是阳谋了吧,够厚颜,反腐又能反出什么来呢?这样的观点可以在媒体上得到推送,媒体的“选择性”体现当然也是很充分的。媒体一直在抨击“选择性执法”,自身却在进行“选择性质疑”,还在推送“选择性反腐”的献策,媒体还好意思拿公器自表?
媒体到底是要坚守公平正义,还是在推行区别对待呢?谁应当作为宠儿加以特保,谁应该作为弃儿被抛弃出来?这可能不是阴谋论,但算不算固化思维?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