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专栏 > 正文

月中桂影-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2-10-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月宫中有棵大桂花树,树下有玉兔捣药,有嫦娥……这是我们自小就熟悉的传说。其实,关于月中桂影的具体树种,在唐宋之间竟有着明确的改变,特别好地说明了神话作为人的想象力的产物,必然受制于人的经验。
  最近翻阅介绍植物的书籍,才得知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中国花经》)。真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原本一直以为它是闽浙地区的原种植物呢。怪不得桂花在传统生活中登场相当之晚,既非在黄河、长江流域本土原生,就必然需经过一个漫长的逐步移植的过程。南宋人罗大经曾指出,一直到唐代,文人们都不曾在笔下提及“木犀”即桂花。原因很简单,很长时期里,黄河、长江流域见不到这种植物嘛。
  由于桂花在今日的中国人生活里变成了不能无视的存在,以至人们一看到“桂”就想当然地认为是桂花。其实如屈原《东皇太一》中“奠桂酒兮椒浆”所言之桂大致是某种肉桂类植物。古老的《神农本草》中录有“箘桂”和“牡桂”,历代医学家便认为是肉桂,所产的桂皮、桂心、桂枝既是重要的香辛料,也是中药材。应该说,汉唐文献包括文学作品每每提到“桂”,并不是明确对应一种树,相反涉及多种今天已经无法完全确定的树种,但一般都不是指桂花树。汉唐诗赋中出现的“桂花”,也是指各种桂树之花,并非我们所熟悉的金桂、银桂与丹桂。
  认为月中阴影是桂树的说法,至晚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不过,南北朝人在月中看到的倒不是肉桂树,而是月桂树。这一时期流行着一个神秘的传说:杭州天竺寺一带曾经有桂子从月中落下。初唐人宋之问《灵隐寺》诗中便有“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句,更典型的则是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原来,自南北朝到唐代,人们抬头望月时,觉得自己看到的是一棵能够结很多珠粒般籽实的大树,在月夜,这些珠籽会掉落到人间。据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指出,此棵月中神树在现实生活中的“原型”是当时江南地区常见的一种月桂树,结籽如莲子一样大,破开后会散发辛烈香气。
  大约在晚唐到五代,桂花走完了向东的迁徙路程,在江南变成普遍种植的树木,甚至野生处处。至如福建,到了宋时,甚至往往有大过合抱的野生桂花树,以至宋人误以为桂花是此地的原生树种。自五代至宋,这一花品最通行的名字是“木犀”,作为新亮相的角色,也被称为“岩桂”以区别于月桂等前辈。无论作为观赏花还是作为香料,桂花的价值得到宋人充分的开掘。也就是在宋代,月中的“桂影”悄悄变成了桂花树这一在当时人眼中魅力无穷的新明星。《梦粱录》“木犀”一条即记载:“(南宋)高宗在德寿宫赏桂,尝命画工为岩桂扇面,仍制御诗……云:‘秋入幽岩桂影团,香深粟粟照林丹。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高宗所咏乃是红色的“丹桂”,诗中感叹,这丹桂如此动人,仿佛是从广寒宫下凡而来。由此可见,此际,桂花树已经代替月桂树窈窕在广寒宫里,在人们的想象中吹香播馥。
  实际上,唐时尚没有中秋节这个节日,阴历八月十五日成为中秋节,乃是宋人的发明。然而,记录北宋汴京生活风俗的《东京梦华录》写到“中秋节”的丰富内容,却无赏桂花一项,显见得当时的汴京还是没有这一花品。但是,在南宋,皇家内苑筑有专为赏桂花的“倚桂阁”,中秋节时,也把赏月与赏桂正式挂钩。对于宋时的江南人来说,桂花开放的盛期恰恰在仲秋,也就是中秋节的前后,以至于这个节日的夜晚“丹桂飘香,银蟾光满”,想来正是这一巧合催动宋人的想象,用芬芳撩人的桂花,偷换了在秋天掉落树子的月桂。
  由此看来,桂花树成功移植到广寒宫,至今只有不到千年的历史而已。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