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玫瑰-凯发会员官网
作者|朱国顺
1993年,是一个充满改革创新氛围的岁月。
此前,从1992年年初开始,小平同志南巡,在深圳、上海等地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神州大地吹响了改革开放再奋进的号角。作为上海当时发行量最大的新民晚报,改革创新成了报社上下谋篇布局的主旋律。
以“飞入寻常百姓家”为宗旨的新民晚报,始终把市民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坎上。25年前,那时上海市民的“急难愁”事,很多是今天的人们难以想象的。比如,每到夏天都是用电用水高峰,现在大家把天热开空调、尽情哗啦啦用水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在25年前这经常会变成烦心事。一开空调,马上电表跳闸保险丝烧断,整幢楼都会陷入黑暗无电时光,因为那时很多居民住户是整幢楼用一个电表,功率又小,一遇大电流免不了跳闸烧保险丝。再比如,当时里弄的自来水,基本上都是自然水压供水,没有水塔和其它加压设备,一到夏天用水高峰,只要楼下住户一开水龙头,楼上就只有涓涓细流甚至滴水不见。还有,那时城市环卫清洁力量也不够,夏天生活垃圾多,经常出现大堆垃圾来不及清运的情况。
虽然上海各相关部门对此采取了不少措施,但是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加之处理渠道也不够通畅,经常造成群众停水停电等“急难愁”事得不到很好解决,怨言颇多。
借着改革的春风,新民晚报的很多同志提出,应该发挥媒体的作用,建立一个市民集中投诉的机制,方便这些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特别是夏天,这类问题多、矛盾突出,非常需要有一个高效率的投诉解决机制。几经商讨,决定设立“新民晚报夏令热线”。
“夏令热线”最早设在新民晚报经济部,电话2473308,七位数,不是漏了一个数字,当时电话只有七位数。这是经济部唯一的直线电话,就作为了热线电话。
对于上海来说,“夏令热线”是个新生事物,大家都十分期待。第一个接通的电话,让大家都有些意外。
1993年7月18日,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来到新民晚报,接起了“夏令热线”第一个电话。家住安顺路的蒋姓市民打来电话,反映安顺路附近有条不允许通行机动车的小路,由于路障被撞坏,每晚拖拉机来往不断,影响居民休息。
安顺路上开拖拉机,这在今天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因为那里现在早已是闹市区了,当年却因为靠近郊区,成为扰民的烦心事。
随着“夏令热线”的开通,特别是热线发挥了新民晚报媒体作用,帮助市民解决了许多夏日里的烦恼,在政府职能部门与市民群众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夏令热线”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上海媒体服务城市发展、服务市民群众的一个著名品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新民晚报“夏令热线”的建设和发展,多次对“夏令热线”反映的问题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市政府几任领导,每年都在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开通现场,接听最早的几个电话,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既深刻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又给“夏令热线”全体工作人员极大的鼓舞。市领导来新民晚报接电话时刻,总是大家十分期待的时候。
2018年7月16日,第26届新民晚报“夏令热线”开通。在过去的25年间,“夏令热线”接通的电话不计其数,解决的问题也不计其数。最初的岁月,反映和解决的问题都是城市建设不够不足的问题,缺电少水多垃圾;后来,更多的问题涉及城市管理,再后来,是城市如何精细化管理以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5年,“夏令热线”在架设沟通桥梁、服务市民群众中,也见证了上海城市的变化发展。在第26届“夏令热线”现场,副市长时光辉说:“新民晚报‘夏令热线’见证了上海城市建设发展脉络,上海正在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希望‘夏令热线’能推动城建工作更完善,更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曾经有人说,“夏令热线”好比是夏日里的玫瑰,花开时间并不长,还带着些许尖刺,却会让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变得更加美丽宜居、更加绚烂夺目。
25年,一代人的努力。夏日里的玫瑰,为大家,为上海!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