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特稿 > 正文

亲水魔都更具灵气-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6-10-13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黄浦江也好,苏州河也罢,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更是上海市民的精神寄托。   
记者 | 姜浩峰
        开埠前的上海,是一派江南水乡风貌。20世纪的上海,留给人的印象中,不乏苏州河边的工厂林立。茅盾在《子夜》里是这么写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至于黄浦江两岸的格局,茅盾写道:“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
  自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后,无论是黄浦江两岸,还是苏州河两岸,都有不小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苏州河的浊水变清了,如今的苏州河畔梦清园边,早已是中高端楼盘林立。
  上海,从未与水分开,上海,因水而生,因水而繁荣。未来的上海,仍将是一座亲水魔都。
苏河两岸应一体规划
  “可以说,没有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摄影师殷立勤如是说。殷立勤最近在虹口龙之梦4楼连廊举办了个展,名为《小辰光摇曳生姿,老底子上海人家——当弄堂挂在墙上》。
  “2004年至今,我几乎每周都会去上海人熟知的虹镇老街、董家渡、光复里等一些老弄堂,那里有亭子间、有危房、有小阁楼等等,这些曾经是我儿时熟悉的地方。街边的理发店、煤球炉子、马桶,我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里人们的生活,记录着那里的变迁。”殷立勤告诉《新民周刊》记者。
  令他和与他的同龄人惋惜的是,当年所生活的场域,近些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这些弄堂的照片挂在了墙上,当我们日渐生活在更加逼仄甚至难以直接见到阳光的水泥森林中时,一定会缅怀和留恋那些渐被遗忘的时光……”这是展览上出现的一段话。当然,就住房空间来说,近些年上海市民的人均住房面积显著扩大,所谓“更加逼仄的水泥森林”,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感受而已。
  为什么在住房条件改善后,上海人依然怀念着儿时的上海?细细想来,也许与我们的城市格局少了些亲水元素有一定关系。
  殷立勤拍摄的这些弄堂所处的区位,或处于苏州河边,或处于黄浦江畔。而无论是黄浦江也好,苏州河也罢,作为上海的母亲河,作为上海城市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更是上海市民的精神寄托。
  上海2040总规划,将上海的滨水空间,设定为未来城市公共生活的核心场所。
  一江一河纵横贯穿上海中心城区,自然形成上海城市历史发展走廊、水上交通走廊、公共景观走廊。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居阅时教授说,自静安区与闸北区合并以来,颇值得一做的事就是苏州河两岸的统一规划。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等经历了工业年代污染后,重构规划,是值得上海苏州河重新规划时借鉴的。
  “泰晤士河两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完好保留,并被广泛有效地用于各类文化、政治和娱乐活动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市民和游客的参与度和亲水热情,从而激发了整个城市的活力。”在一次于北外滩东大名路1929艺术空间举行的活动中,居阅时教授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根据我对苏州河现状的了解,我提出规划苏州河文化旅游聚集区的初步设想。在完善水、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文化背景提炼主题,分四段开发苏州河两岸:海派文化体验——外滩到河南路桥段;文化创意带——河南路桥到长寿路桥段;人文殿堂与公园——华政桥到古北路桥;高端休闲——古北路桥到真北路桥段,着力发展城市休闲旅游活动。”
  未来,殷立勤心心念念的那一段苏河记忆,将以全新的格局展现在海派文化体验、文化创意带两个环节。
 
浦江两岸将各具风采
  若要看老上海,请看外滩的万国建筑;若要看21世纪的上海,请看陆家嘴。可以说,黄浦江两岸有着不同时代的代表性风貌。
  居阅时告诉记者:“黄浦江江面很宽,不方便两岸互动,只可远观,难以近赏。所以,就亲水之旅来说,开发黄浦江景观,是上海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旅游业的智慧之举。”但这并不意味着黄浦江两岸就不用规划了,恰恰相反,其规划更加考研制定规划者的水平。“十三五”期间,黄浦江两岸打造世界级滨江公共活动空间,将全面完成。
  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开发以来,经过举办世博会和沿江功能开发,黄浦江两岸景观的改变已初显成效。《黄浦江两岸地区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黄浦江两岸开发将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滨江公共活动空间。
  就黄浦江本身来说,其两岸滨江地区将进行综合性改造开发,重塑浦江功能;积极发展金融贸易、航运、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功能,努力打造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争取显示独特的文化魅力。未来规划建设,一方面针对公共空间建设存在的形式单一、断点较多、公交不便、配套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开发能级,提高建设水平;另一方面,还将深入挖掘水文化潜力,注重水元素、水景观、水文化的整体塑造,建设具有上海典型风貌的文化时空走廊,发挥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景观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黄浦江两岸,以浦西而论,有上海开埠前后的老城厢、老外滩,有杨浦沿江产业带,有新中国成立之后建设的吴泾、高桥、吴淞工业区;以浦东而论,有改革开放之后建设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等。而世博园更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美好回忆汇聚之地。而在专家的眼里,黄浦江除了这些文化记忆的属性以外,还有另外的重要属性。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教授,作为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专家,全程指导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诸大建看来,上海的生态空间有东西南北的四个前沿阵地——北边是崇明三岛;南边是杭州湾地区;西边是嘉青松这一带,从太湖到淀山湖,吴淞江、黄浦江源头都在那里;东边是沿海地区。而黄浦江流经这四个前沿阵地中的三个,如果算上支流一脉汇入杭州湾者,黄浦江水系连接着这四大前沿。
重现江南水乡风貌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提出建设四大生态区域,其中包括建设环淀山湖水乡古镇生态区,注重青西湖泊群以及黄浦江上游地区生态保护、加强古镇古村保护,恢复和维护水乡风貌,体现江南水乡文化特征,形成低密度发展的水乡生态示范区。
  提及“水乡古韵”,日前,一份《浦东滨江开放空间贯通相关规划》草案公布,浦江东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长达23公里的岸线上,不仅会有漫步、慢跑、骑行三条亲水线路,还将分设文化长廊段、多彩画卷段、艺术生活段、创意博览段、生态休闲段、水乡古韵段六大主题区段。其中,此规划在徐浦大桥至三林镇林恒路,设计了以古韵人文为主题的水乡古韵区段,作为黄浦江东岸的市民公共活动空间。
  诸大建教授在9月17日于上海城市规划展示馆举行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专题讲座——《建设绿色安全的城市》上,提到了首尔清溪川,清溪川上拆除原有高架公路,变成中心城长达10公里左右生态空间的景象,这种形式,未来也可以出现在上海。
    上海在重现江南水乡风貌的过程中,是否会依遵古法建造或者重修建筑呢?《新民周刊》记者最近到青浦朱家角、练塘等古镇走访,发现朱家角周边、水系近旁新建的一些商住建筑,纷纷采用现代建筑材料。而练塘古镇两三年前仍显得幽静的水乡,已有不少人在重建住宅——他们把原本粉墙黛瓦的平房拆毁,用当代材料造楼。而贴着这些新楼的,则是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桥。如此的建设,让水乡古镇风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样一些负面的例子,应该在上海的城市建设中尽量避免。
链接:保护特有水土风貌格局
  上海所处的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冲积平原,漫长的历史造就了上海地域江、海、湖、河多种水系交汇的典型特征,江南水乡特有的泾、浜、浦、塘则是传统农业圩田渔耕文明的脉络显现,这些组成了上海城市基本的水土格局。
  上海邻长江入海口,具有显著的河海、陆海作用的地貌特征,滩涂湿地、沙洲岛屿特色鲜明,是世界级生态价值的地理要素。未来规划尤其需要重视保护并恢复沿海、滨江生态岸线,系统性保护上海外围的自然景观风貌。
      上海水系源于太湖。太湖及周边湖荡星罗棋布,与传统村落、城镇空间融为一体,具有典型的江南人文特色。未来规划应重视强化水系、绿网与地域文化交融的鱼米之乡的田园景观风貌。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