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标准,世界的标准-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任何技术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推进。从中国高铁的实践来看,中国标准必将成为世界标准。
记者|姜浩峰 撰稿|胡 健
今年2月25日,一趟g65次高铁列车驶出北京西站。与以往不同的是,这趟列车是8节车厢蓝色crh-0207动车组和8节车厢金色crh-0503动车组重联组成。
两种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动车组重联在一起,这在中国高铁上还是首次。事实上,它们与以往在中国铁路线上奔驶的高铁动车组列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们采用了统一的中国标准。日前,中国国家铁路局授予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cr400bf电力动车组制造许可,并向其颁发相应制造许可证,即是明证。
当一个标准确立之后,如何推广,如何普及,将成为此标准是否能站得住的根本。当年,铁路规矩,有标准规、宽轨、窄轨之分。最终,标准规,脱胎于最早诞生铁路的英国。英国当年国力强大,号称日不落帝国。特别是其作为工业革命的初始国,其工业技术底蕴丰厚。最终,导致了铁路轨距最终采用英式为标准轨。
从中国高铁的实践来看,中国标准必将成为世界标准。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任何技术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往前推进。譬如蒸汽机车发明之前,既有铁轨。如今的标准轨距——1435毫米,即为当年马车轨距。
这一马车轨距,在百多年的铁路发展过程中,逐步通行各国,及至1937年,国际铁路协会将1435毫米认定为标准轨距。之后,在德法等欧洲国家改造或者兴建高铁时,无疑采用了这一轨距。日本原本采用的是窄轨标准,但在1960年代东京奥运会前,其开始兴建的高铁即采用了标准轨距,算是与世界接轨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原本国内窄轨、标准规、宽轨等混杂的情况下,最终选择了标准轨。到中国高铁起步时,铁路轨距方面早已与世界接轨。
有了轨距标准,再看车辆标准。
中国高铁在起步时,动车组曾先后引进过日本、德国、加拿大等技术,形成了制式多样的局面。而不同出身的动车组无法重联在一起运行,若发生事故也也无法互相救援,特别是司机等乘务人员操作、培训要求也不同。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攻关,中国已全面掌握了动车组九大关键技术和十项配套技术,特别是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等以前靠引进才能获得的技术,现在已经完全自主。这为中国标准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以中国标准统一动车组生产后——一是车厢物理和电器逻辑上可以互联互通;二是司机操作界面及动车组的工作模式一致,方便司机操作;三是运营组织更加灵活,提升动车组的利用效率,降低运用成本;四是列车内11个系统96项关键部件可互相通用。如果可以类比的话,就譬如各品牌的安卓手机系统,不仅操作界面相同,连充电系统都能互联互通,而苹果手机又是采用另一个标准,另一套系统。
中国铁路放大招
g65次采用的是“蓝海豚”和“金凤凰”两组动车组列车。
“蓝海豚”由中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金凤凰”由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两组列车不仅时速都高达350公里,而且采用的生产标准都是一样的。
颇令人感到意外的,则是两组列车的标准名。“蓝海豚”为cr400af,“金凤凰”为cr400bf。换言之,自中国高铁系统运行以来一直采用的crh,正式被摒弃。这被铁路迷称为——中国铁路放大招。
且看中国标准动车组的首两位字母“cr”,意为china railway,也就是中国铁路。未来中国动车组将分为cr200、cr300、cr400三个序列,其中cr200代表时速100公里至200公里等级,cr300为时速200公里至时速300公里速度等级,cr400为时速300公里至400公里等级。其次,数字后第一位为厂商代码,a代表中车四方股份,b代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以此类推。中间的数字代表速度等级。最后则是技术代码,其中f代表动力分散,j代表动力集中。从公开数据看,中国标准的动车组比欧洲标准、日本标准更高,适应的复杂地质和气候条件更多,现代化程度更高,例如,无线wifi覆盖、保证不脱轨等等,这些是欧标、日标没有的。
而从铁路基建方面看,中铁四院董事长蒋再秋认为,安全性能上,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基本一致,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既然美国现在没有大规模的高铁系统,未来,如果采用中国高铁系统,无疑将是件双赢的事。毕竟,就人口、幅员等看,美国的国土面积与中国差不多大,也人口众多,是发展高铁的好地方。只是,这一点,需要美国官方和民众有足够时间领会。
中国标准八大亮点
1座位设计
二等座椅间距统一调整为1020mm,一等座椅为1160mm,比现有的和谐号动车组更宽敞。座椅色彩搭配更有特色、时尚活泼,每个座椅都配有插座。
2照明设置
车内照明就有十几种模式,亮度从高到低,光线从暖到冷,每个旅客都能使用阅读灯,亮度和色温都可以手动或自动调节,人性化设计更加突出。
3网络共享
整列车的wifi网络全覆盖,旅客可随时上网,旅途不再寂寞。
4防脱线装置
在轮轨上加载的防脱线装置,使动车在极端情况下,车轮也不会脱离轨道线。
5防碰撞装置
车体加装防碰撞装置,车辆在安全性上较以往列车有所提升。
6车体设计
使用平滑车体设计,最大限度减少空气阻力和噪音
。
7配件实名制
车辆配件实行实名制,明晰每一个配件的负责人。
8统一维修
中国标准动车组统一了全国各动车维修基地的维修标准,为运营部门降低了成本。统一标准后动车组的性价比也大大提升,在零部件的更换上也可以保持一致,大大节省了运营周期的成本和运用检修人员的压力。 (据《高铁见闻》公众号)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