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热,从膏方到针灸-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美国约有针灸师4万多人(在中国,针灸从业人员也只有5万人而已),已经有44个州颁布了独立的针灸法。
记者|周 洁
还记得去年里约奥运会上,美国的游泳名将菲尔普斯跃入水中时身上一个一个青紫色圆形的印记吗?这些被美国媒体称之为“神秘的紫色圆形图案”,正是中医常见的拔罐疗法留下的印记。除了具有能够消除肌肉酸痛功能的火罐之外,其实膏方和针灸也是在患者中颇具人气的治疗手段,其中,中医针灸更是在2010年就入选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没有西方医药的年代里,中国人世世代代都是用中医药治病救人,形成了自己独特而深远的中医文化,也对世界医药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尽管后来中医学科受到了西方医学的冲击,但由于其在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以及养生等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仍然是许多患者治病就医时的选择。
膏方,冬季风景
膏方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唐时期,在《黄帝内经》中有这样的说法:“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因此,许多人都把冬季作为进补的好时机,甚至有“宁得一料膏方,不用金玉满车”之说。而每到10月,沪上的各大中医院的膏方门诊就开始接受预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门急诊办公室主任平立向《新民周刊》介绍道,一到秋冬季节,来挂膏方门诊的病人就纷至沓来,不少著名专家的预约更是一号难求,去年冬季仅龙华医院开出的膏方就达到三万料之多。
平立主任告诉记者,膏方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和不同表现而确立的不同处方,经过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具有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的作用。一料膏方,含有的药材至少都三十几味,融中医的“望、闻、问、切”,“理、法、方、药”和“君、臣、佐、使”于一体,讲究的是“一人一方”,因此十分考验医生的功力。平立主任表示,在龙华医院,能够开膏方的门诊大夫都必须拥有至少五年的副高经验,并且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后才能上岗,因为“平常服用的中药方子,一两周都会换,可以适时调整,但膏方一吃就是一两个月,必须要经过详细的问诊,结合丰富的行医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预判”。
近年来,由于环境和空气质量下降,很多人都更加注重身体健康,通过膏方来调理身体的亚健康人群也不断增多,平立主任表示,相对于中药汤剂,膏方口感较好,近年来更是推出了便于携带的小包装,在年轻人中也颇受欢迎,只要每天一汤匙(一小袋)辅以开水冲饮,方便快捷,因此每年的膏方门诊都是供不应求,年轻人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而服用一料膏方过后,往往能够起到补虚防病,增强体质的作用。除了亚健康人群之外,膏方对于各类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脑血管病、慢性肝炎、贫血、肾病、关节痛等处于病情稳定期的患者们,也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
岳阳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郑敏主任医师告诉记者,膏方的病人往往都是第一年吃了觉得效果好,因而第二年又来巩固疗效的回头客。
郑敏的病人多数是糖尿病合并神经病变的患者。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由于阴虚燥热,而发展到了并发症的程度,则是因为阴阳两虚兼有血脉瘀阻的缘故,因此病人会出现无力、怕冷、抽筋等症状。为了减少并发症带来的痛苦,糖尿病人可以通过在冬天服用膏方调理进补,来缓解来年并发症的发作程度。郑敏主任的病人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已经有二十多年的糖尿病史,由于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身体爱出汗,吃个饭都能湿掉一身衣服,令他十分困扰。自从去年冬天服用了一料膏方之后,老人出汗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最近他还特意要求开一料夏季膏方,继续巩固疗效。郑敏主任向记者介绍道,夏季膏方不同于冬季膏方,讲究的是“清补”,尤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注意不要滋腻,这样就可以在冬季膏方的基础上,延长药效,达到阴阳气血调和的效果。
不过,郑敏医生也表示,膏方含有多味中草药,“是药三分毒”,因此吃膏方并不能等同于吃保健品,更不能随便乱吃。而对于市场上销售的“十全大补膏”之类的药房膏方,由于是针对某种特定病症提前制作的配方,虽然货真价实,但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体质,盲目服用反而会正正得负,比如有的病人肠胃功能不好,膏方的补养效果无法体现,就需要先服用医生开出的“开路方”,改善患者的胃肠功能后,才能开进补膏方。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也不尽相同,医生需要用较长的时间问诊才能综合考虑如何将几十种中药材在膏方中配伍得当。因此如果有服用膏方的需求,还是要到正规中医膏方门诊开方取药。
针灸,红到海外的中国“绝技”
每到夏天,中医医院的门诊大厅总是人头攒动。按照中医的理论,入伏之后正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所谓“冬病夏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老年畏寒症等慢性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而“三伏灸”,就是“冬病夏治”的手段之一。
龙华医院针灸科主任裴建向记者介绍,“三伏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的理念,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目的。裴建主任表示,随着“治未病”理念知晓率提升,每年的7月都是龙华医生们最忙的时候,一个医生仅上午的时间段就要接待60多名患者,近几年来,门诊量年均增长率都达到了20%左右。
龙华医院的针灸科,是医院历史最为悠久的四个科室之一,1960年7月由沪上针灸名家陆瘦燕、黄羡明、朱汝功等共同创办,在科室规模、人才培养、就诊人数上都堪称模范。其中,“陆氏针灸疗法”还分别于2009年、2011年列入上海市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中,在年轻人中广受好评的,就是针灸在减肥方面的疗效了。裴建主任向记者介绍,针灸减肥是2000年以后引入上海的新项目,因为疗效还不错,所以逐渐流行开了。在裴医生的患者里,有一位年仅16岁的高中生小姑娘,由于对自己的体重十分困扰,因此来到医院想接受针灸减肥治疗,通过对她体质的判断之后,医生开出了适合她的针灸疗法,而除了针灸之外,医生还要求小姑娘平时控制饮食、配合运动,就这样,针灸减肥一个月之后,小姑娘成功瘦身10公斤,继续坚持三个月后,成功减掉了30公斤。裴建主任表示,肥胖的原因是因为摄入能量太多,也就是吃得多,而针灸减肥能提高身体的代谢率,同时减少患者的胃口,以此达到减肥的目的。相对于市面上的减肥药来说,针灸减肥相对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也在合理范围内,所以才逐渐走红。不过,裴建主任也提醒道,针灸减肥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在临床中,大概有60%-70%的病人是可以通过针灸疗法达到减肥效果,这主要跟每个人的体质有关。
而说起针灸现在的人气,裴建主任告诉《新民周刊》,其实针灸也经历过一段“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 “乒乓外交” 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其中,有一位记者詹姆斯·赖斯顿在中国期间突患急性阑尾炎,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治疗,随后,他以《让我告诉你,我在北京的阑尾炎手术》为题,在《纽约时报》上向美国公众介绍了他的治疗过程,并提到了因为术后腹胀所接受的针刺和灸法的治疗。之后,尼克松代表团访华期间,主动要求参观针刺麻醉,而这些报道在美国,大大促进美国公众对针灸的关注和了解。据说当时中国医生生意火爆,每天从华盛顿到中国城找针灸医生看病的患者都是一车一车的。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前会长李永明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美国人对中医的理解就是从针灸开始的。
由于中医与西医的治疗方法有很大差异,70年代初的这场针灸热并没有维持多久,美国人依然对中医抱有疑问。但随着针灸作为一种替代疗法逐渐流行,尤其是在治疗疼痛方面,效果明显,因此常被用于治疗各种急性和慢性疼痛病症、抑郁症、焦虑症、不孕症、过敏症、戒毒、减肥和癌症辅助治疗中。
1997年5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召开了针灸共识会议,决定承认中国针灸并正式应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这标志着美国在联邦层面正式认可了针灸。而最近十余年,联邦政府投入替代补充医学的科研经费中,有10%~15%是用于针灸研究。就在今年7月份,美国的《循证补充替代医学》杂志公布的一项关于针灸的研究发现,证明了针灸确实能对身体产生某些变化:如果针灸方法正确,在扎针的地方,人体就会释放出更多的氧化一氮。氧化一氮会使血流量增加,引起人体释放自然麻醉剂,会造成或热或凉的感觉。
目前,美国约有针灸师4万多人(在中国,针灸从业人员也只有5万人而已),已经有44个州颁布了独立的针灸法。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有103个世界卫生组织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相关法律法规,18个国家和地区将针灸纳入医保体系。针灸的中外传承基地共有6家,涵盖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
裴建主任告诉《新民周刊》,龙华医院与国外多所大学开展医疗合作,会外派院内的针灸医生赴国外交流学习,而院内的针灸临床培训基地,也为来自90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提供教学服务。在中医国际化的道路上,针灸显然已经先走一步,成为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