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凯发会员官网首页 > 时政 > 回眸改革开放40年 > 正文

小平南巡发展才是硬道理-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8-03-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提示:在南巡的最后一站上海,邓小平不顾天气寒冷,到他特别关注的浦东考察,还专门就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
记者|刘朝晖
 
26年前的1月17日,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从北京开出,向着南方奔驰而去,车上是携带全家南下“休息”的88岁高龄的邓小平。邓小平35天的南国之行犹如浩荡春风,给华夏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他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发表的重要谈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新一轮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热潮。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今天的中国与26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世纪伟人的南巡讲话,仍然给我们以启示和动力。
  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中国,正经历着改革开放的“阵痛”。为了抑制经济过热,中央对经济实行整顿治理,紧缩银根,减少基建,其后三年经济发展都在4%—6%的低点徘徊。在民间,有人说“中央要取消个体户了”,“改革开放该收一收了,该抓一抓阶级斗争了”,甚至有人说要取消经济特区。惶惑不安的情绪笼罩在人们心头,整个社会的气氛沉闷压抑。
  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有一些“左”的政治家、理论家出来总结教训,说是改革开放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垮台。反“和平演变”的呼声盖过改革开放,“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伤及改革开放各个领域,举国上下大有举棋未定、方向摇摆之惑,质疑改革“姓社姓资”的声浪渐响。党内外有些人对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发生动摇,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潮仍然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成的改革共识陷于破裂,能否再造和重建改革共识,是走回头路还是坚持改革不动摇,成了横亘于中国大地的一道严峻课题。
  对于这些现象,邓小平当然不满意、不放心。在经过冷静的观察与思考之后,他决定到南边“走一走,看一看”,踏上了注定将载入史册的“南巡”之路。
  在这段途经武昌、长沙、深圳、珠海和上海,路程几千公里、历时一个多月的行程中,这位小个子的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一边调研视察,一边发表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新观点,后来被统称为“南巡讲话”。其中最著名的论断包括:不要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讨论,“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中国现在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992年1月18日上午,邓小平在武昌停留,谆谆告诫湖北省的两位高层:“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发展才是硬道理”,“能快就不要慢”,“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办事情正确与否“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18日下午,在长沙火车站,邓小平对湖南省领导强调:“要抓住机遇,现在就是好机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点,经济发展要快一些,总要力争几年上一个台阶。”
  1月20日,在深圳国贸中心大厦楼顶的旋转餐厅,邓小平目睹特区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语气坚定地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在参观完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后,邓小平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还谈到要尽快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他说,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在珠海,邓小平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两个文明建设都搞上去,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南巡的最后一站上海,邓小平不顾天气寒冷,到他特别关注的浦东考察,还专门就选拔、培养、使用年轻干部的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说,干部培养体制上要后继有人,各个梯次上都要有。要解放思想,这是解放思想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胆子要大一点,人无完人。
  26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经济社会转型,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走上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凭着对中国人民深切的爱,以及对人性、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通过“南巡讲话”推动了中国进一步的改革开放。
  如今,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明确谋划,开启了新征程。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改革的宗旨没有变。
链接:历史上的这一周
 
1972年2月14日,我国与墨西哥建交。
 
1980年2月13日至24日,中国首次派团参加冬季奥运会。
第十三届冬季奥运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中国首次派队参加,男女共28名运动员,参加5个项目的比赛。当时,苏联队列金牌总数第一,东德第二。中国选手无一进入前10名行列,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较大。
 
1985年2月15日,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建成,这标志着我国南极科学考察进入一个新阶段。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为常年越冬站,中国成为第十八个在南极洲建立科学考察站的国家。
 
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2002年2月16日,盐湖城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选手杨扬为中国获得了第一枚冬季奥运会金牌,取得了中国在冬奥会上金牌“零的突破”。
 
2006年2月13日,中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在北京病逝,享年70岁。
王选是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创始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公认为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因此项发明,王选两度获得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和国家技术进步一等奖,并获1987年我国首次设立的印刷界个人最高荣誉奖——毕昇奖,被誉为“当代毕昇”。
 
 
 
精彩图文
网络订阅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