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 正文

从查良镛到金庸: 江湖路遥遥-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8-11-08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我觉得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金庸先生,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特别是写作的技巧。」​
作者|何映宇

  金庸,原名查良镛,为什么取笔名为金庸?

  1955年2月8日,《书剑恩仇录》在《新晚报》的“天方夜谭”版开始连载,署名“金庸”,每天一段,直到1956年9月5日,共连载了574天。

  金庸,就是“镛”字一分为二的拆字法。这种起笔名的方式,他的查氏宗亲查良铮早年已做了示范。只是后者拆的是他的姓“查”。查一分为二是“木旦”,木旦不像个真名,以穆代木,故名穆旦

  金庸先生也用过其他的笔名,例如用姚馥兰(英文“your friend 你的朋友”音译)写影话,如用林欢这笔名写影话也写电影剧本,在读者中间也曾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金庸横空出世,《书剑恩仇录》一炮而红,自此之后,“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这十五部经典构筑起金庸斑斓绚烂的武侠世界。在华语世界中,产生如此大影响的,金庸之外,谁与争锋?


《书剑恩仇录》:故乡的传说


  金庸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袁花镇人,1924年3月10日,金庸出生于当地查氏名门。

  金庸是海宁查氏之二十二世,也是华夏查氏之八十八世后裔。

  元至正十七年(1357),元代官提领查士增之子查瑜为避元末战乱,偕妻儿等驾舟顺着新安江—富春江—钱塘江这条水上通道,来到海宁园花里龙山(今海宁市袁花镇)任西席(家庭教师),是为海宁查氏始祖。

  金庸的父亲查枢卿为海宁查氏二十一世,金庸出生时,查家有3600亩田地,租户有上百户,家境殷实。

  1914年,查枢卿与徐禄结为夫妇,徐禄即徐志摩父亲徐申如最小的堂妹,所以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哥。成亲以后,查枢卿与徐禄先后生下长成的良铿、良镛、良浩、良栋、良钰等五子二女,查良镛(金庸)排行第二。

  查良铮和查良镛同属“良”字辈。良字辈人才济济,金庸的族兄查良钊,曾任国立河南大学校长、后来去了台湾,成为台湾学术界风云人物,担任过台湾当局的“司法部长”。

  除了“良”字辈,金庸非“良”字辈的亲戚也是不同凡响。著名军事学家蒋百里是金庸的姑父、钱学森的夫人蒋瑛是金庸的表姐,金庸表哥蒋复璁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院长,他的堂姐查良敏则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比金庸小14岁的琼瑶算是金庸的表外甥女。原来,武侠泰斗和言情教母,是一家人啊。

  在《书剑恩仇录》之前,金庸从来没有写过小说。不过,他倒是很早就成为了畅销书作家。1939年,金庸与同学共同编写了《献给投考初中者》的指导书,畅销内地,这本书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那一年,他才只有15岁。

  1942年秋,金庸进入《东南日报》工作,成为了一名记者。这份工作改变了金庸的一生。从1942年开始,金庸就认定了自己人生的志向:成为一名优秀的报人。他写小说,也是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而已。

  1948年,金庸进入《大公报》做编辑和收听英语国际电讯广播并当翻译。不久《大公报》香港版复刊,金庸南下到香港。1950年《新晚报》创刊,金庸调任副刊编辑,主持《下午茶座》栏目,也做翻译、记者工作,与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一起工作。

  1954年1月,香港发生太极拳掌门人吴公仪和白鹤门掌门人陈克夫比武之事,经香港报纸炒作,引起轰动。虽然结局不太让人过瘾,但大家对于武术武侠的热情却水涨船高。《新晚报》的总编辑罗孚见机会难得,请梁羽生出山,写了《龙虎斗京华》在报上连载,大火。

  而梁羽生火了以后,找他写小说的太多。1955年2月初,罗孚和“天方夜谭”的编辑忽然向金庸紧急拉稿,说《草莽龙蛇传》已连载完了,必须有一篇武侠小说顶上,梁羽生顾不上,写稿之责非落在他头上不可。金庸只好勉强答应了,打电话到报馆,报了个题目《书剑恩仇录》,但从哪里写起,他一时也没想好。


  2月7日,发稿的日子到了,编辑派了一个老工友上门来等,在当夜九点前无论如何要有一千字的稿子,不然明天就要开天窗了。

  写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身在香港,但他无时无刻不挂念着浙江海宁的亲人。所以此时,当他一时无措之时,故乡的风物人情、民间传说顿时涌上心头。这是他最熟悉的故事,写起来才得心应手。

  在浙江海宁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乾隆皇帝本是海宁陈阁老的儿子。雍正皇帝生了个女儿,用调包计换去了陈家的儿子,乾隆实际上是汉家的血脉。在书中,陈阁老夫人的名字最初连载时叫“徐惠禄”,与他母亲的名字仅一字之差,而有人说,陈家洛,就是金庸的表哥徐志摩。

  不管是不是,这部小说脱胎于民间关于乾隆的故事传说。金庸的家在浙江海宁,所以从小就对此故事耳濡目染,写来自然如鱼得水。这部小说还是章回小说的结构,到了他的第二、第三部小说之后,他的小说更是走向了一条新途,从此中国武侠小说的面貌乃焕然一新。


夏梦:金庸的梦中情人


  是不是冥冥中有注定:金庸的祭日,也是夏梦的祭日,两年前的10月30日,夏梦去世。

  1957年,金庸进入长城电影公司,专职为编剧,写过《绝代佳人》《兰花花》《三恋》等剧本,合导过《有女怀春》、《王老虎抢亲》(所用笔名为林欢)。在那里,他认识了他的梦中情人:夏梦。

  在认识夏梦之前,金庸已经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正在这时,金庸遇上了夏梦。当时,夏梦是香港最美最引人注目的女明星。


  关于金庸暗恋夏梦最重要的证人证词来自于香港专栏作家哈公,他说:“查先生是一个专于爱情的人,我跟他共事于长城电影公司时,查先生喜爱上一个美丽的女明星,那女明星是一流的大美人,而我们的查先生,那时不过是一个小编剧、小说家,当然得不到那位女星的青睐。”

  1959年,金庸离开了长城,创办他的《明报》,不久后,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游,他就在《明报》上系列报道夏梦的游踪行迹,而且还开辟了一个专栏——“夏梦游记”,一连多天登载夏梦所写的旅游散文和小说。

  1967年底,夏梦移民加拿大,《明报》不仅一连两天在头版头条位置,用很大篇幅报道了夏梦去加拿大的情况。而且一向只评论香港大事和世界大事的《明报》社论,此时却一反常态变得非常八卦,由金庸亲自出手写了一篇社评,“祝福”夏梦这个“善女人”。

  只是两人有缘无分,终于还是没能走到一起。1954年,夏梦与林葆诚结了婚,林葆诚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生,从事商业,富有又儒雅帅气,两年后,夏梦淡出影坛,与夫君移民加拿大。

  张无忌大吃一惊,颤声问道:“什么?”宋青书道:“我这段美满姻缘,倒要多谢张教主作成了。” 霎时之间,张无忌犹似五雷轰顶,呆呆站着,眼中瞧出来一片白茫茫的,耳中听到无数杂乱的声音,却半点不知旁人在说些什么。

  ——《倚天屠龙记》

  有人说,听说了夏梦结婚,金庸的反应差不多是这样。金庸以夏梦为原型创作了小龙女和王语嫣,可谓脍炙人口,因那是金庸心中最美的女神,

  而两年之后,即1956年,金庸和比他小11岁的新闻记者朱玫结婚,并以一种和第一段婚姻完全相反的方式——这一次是男方出轨——结束了他的第二段婚姻。1998年11月8日,朱玫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病逝,享年63岁。而给她办理后事的,既不是她的前夫,也不是她的孩子,而是医院的工作人员,可说晚景凄凉。


《明报》与武侠:金庸毕生的事业


  1959年,金庸与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期间又创办《明报月刊》、《明报周刊》、新加坡《新明日报》及马来西亚《新明日报》等。金庸任董事长期间,《明报》成为香港最有影响最有公信力的报纸之一,有人把它比喻成中国的《泰晤士报》。

  1959年,查良镛出资8万,沈宝新出资2万,共同创办《明报》,每日出版一张。创刊初期,沈宝新管营业,金庸负责编务,潘粤生作他们的助手。尽管他们不断更改副刊内容,改变新闻路线,金庸更是抱病撰写《神雕侠侣》,但是《明报》一开始的状况并不好,销量在千份之间起伏,第一年亏空严重。”据《明报》老职员回忆:“查先生那时候真的很惨,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两人喝。”那时,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已停航,要改乘俗称“哗啦哗啦”的电船仔渡海。每当他们深夜下班时天星小轮早已停航,只好改乘电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齐六个人才能开船,船费比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开,需要包租费三元。他们夫妇宁愿挨着深夜凉飕飕的风等待,也不愿包船过海。当年的艰苦可想而知。


  但经过草创时期的艰难,《明报》迅速成长壮大。1988年《明报》日销量已是11万份,1989年跃升到18万份。1991年1月23日他注册成立“明报企业有限公司”,当年3月22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明报集团1990年度的盈利高达7000万元,到1991年度接近1亿元。1992年,渐感年事已高的金庸主动将鼎盛时期《明报》的控股权转让给商人于品海。1993年4月1日,于品海取代查良镛出任明报企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查良镛主政《明报》的年代结束。1994年1月1日,查良镛辞去名誉主席职位。金庸离开的那一天,在偌大的办公室,他将自己的日用品装进纸盒。

  他的小说原本只是办报的副产品,却别开生面,蔚为大观。他为《明报》创作的这些武侠小说连同这份报纸一起,成为了金庸先生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大智如愚大巧为拙的郭靖、聪明伶俐的黄蓉、冰清玉洁的小龙女、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重阳、欲练神功挥刀自宫的东方不败……都脍炙人口。全真七子、江南七怪,金庸的小说人物众多,可是因为个个性格鲜明,读来非常有画面感,绝不会有像《百年孤独》那样谁和谁完全搞不清楚的感觉。

  金庸学识渊博,这是他能写出真正波澜壮阔的武侠经典的真正原因。比如说《九阴真经》。《九阴真经》确有其书吗?1975年12月,《射雕英雄传》修订再版,金庸写了一篇后记,谈到《九阴真经》的缘起,其实全都是因为一本怪书,书名叫《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一共正好九个汉字,叽里咕噜不知道讲的哪国的鸟语,却给金庸以灵感。后来郭靖用“哈虎文钵英,呼吐克尔”欺骗欧阳锋,说的鸟语,也不是毫无来由,其实不过是在模仿这本怪书而已。

  “忙豁仑纽察脱必赤颜”是什么意思?“忙豁仑”就是“蒙古”,“纽察”在蒙古话中是“秘密”,“脱必赤颜”是“总籍”,九个汉字连在一起,即:《蒙古秘史》(又译《元朝秘史》)。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蒙元波斯全真教等冷门知识他都如数家珍,确实令人大开眼界。绝非只知打打杀杀的低级武侠小说可比,那样的小说充其量也就是武打小说吧。金庸的武侠小说能够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中位列第四,靠的是学识,是对中国文化深刻的认识,又善于吸收西方小说和电影的技巧,两相融合,终成一代宗师。

  他的同事兼同行梁羽生先生这样评价金庸的小说:“我觉得真正对武侠小说有很大贡献的,是金庸先生,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他在中国武侠小说中,最善于吸收西方文化,特别是写作的技巧。《碧血剑》中已经明显有西方电影的手法,而他的代表作《射雕英雄传》中则越来越深入地着重于人性的刻画,梅超风、东邪黄药师、江南七怪都是亦正亦邪的人物,这就突破了侠与盗之间的正反面形象的模式,把武侠小说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评价。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