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环球 > 正文

中日重新确立两国关系-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8-11-01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中日目前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是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未来,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作者|姜浩峰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43小时,与中国达成一系列协议。其中一些,令世界瞩目。譬如日本间接参与一带一路,双方开拓第三方市场;再譬如中日两国建立包括本币互换在内的国际金融合作机制。

  人们发现,安倍也是发推高手。在飞机起飞前,安倍发推:“羽田机场的天空很蓝。已经有七年没正式访问中国了。虽然存在着种种的问题,但也正因如此,首脑们才更应该敞开心扉,坦率地讲出心声。借此次机会,我想把日中关系推进到新阶段。”在北京,安倍继续发推:“今天和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确认了从今以后的中日合作三原则。”


  安倍所说的“七年”,指的是从2011年12月时任首相野田佳彦访华后,至如今他到访中国,中间间隔了整整七年。如果以安倍本人作为首相来算,这是他时隔12年再次作为首相正式访华。

  野田当年的访华,曾因“中方不便”而被紧急推迟。在野田访华之后,2012年11月20日,在柬埔寨金边,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曾经会晤,宣布启动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然而,随着2012年9月日本政府实行“钓鱼岛国有化”,中日关系速冻,中日韩自贸区也遇到种种困难。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40周年。回顾这40年来的中日关系,过去的七年走得有点艰难,但也不乏“政冷经热”。如今,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随着安倍访华,中日关系重回正常发展轨道。率500余人访华团而来的安倍收获颇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谈时给他点赞,赞赏他近年来多次表明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积极意愿。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则表示,务实合作是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安倍表示,希望通过此访,让中日关系能够化竞争为协调。

  但两国如何管控政治分歧,逐步尽量解开历史疙瘩,仍有许多事需要做、必须做。由地理位置决定了,中国与日本,是搬不走的邻居,两国利益高度交融。中日目前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是国际社会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未来,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本地区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合则两利


  超过180亿美元的50余项协议,在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期间签署,包括两国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之间的各种合作。

  “第三方市场”,成为这次安倍访华期间媒体关注的一大热词。在今年5月,李克强访日期间,曾同安倍就共同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达成共识。如今看,两国正务实推进此种合作。

  在此之前,中日两国企业一度在海外市场展开激烈竞争。而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中日两国上千位与会者最关注的是两道“数学题”:1 1怎样才能大于2?1 1 1怎样才能大于3?

  此前成功的案例有——日本最大的物流公司日本通运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合作,协助在华日本企业借助中欧班列,开展通往中亚和欧洲的定期运输业务。

  安倍访华前,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中日已开始就投资泰国高速铁路项目展开合作。这是个连接泰国国内三大主要机场的大项目,为泰国“东部经济走廊(eec)发展计划”的核心。中日将联手参加今年底举行的国际招标。

  未来,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不仅在铁路领域,还包括光伏、发电、物流、医疗保健、金融、新兴产业等方面。譬如在发电站建设方面,日本企业如果获得第三国的发电站订单,将在设计、设备采购、建设等领域与中国企业分享。

  早前,亚洲开发银行(adb)曾预测,2016至2030年,亚洲基础设施需求将达到26万亿美元。为抓住旺盛的需求,中日展开激烈投资竞争。投资对象国则在中日之间加以权衡,互相压价对谁都没好处。

  而如今,双方有可能打开互利共赢的局面,合作后可优势互补。譬如中国企业在装备制造、人力资源等方面成本优势明显,企业决策的速度也更快,融资渠道相对丰富;日本企业则在技术、品牌、营销网络、工程管理等方面相对较强。

  “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济总体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子雷说,“改革开放伊始,日本看中了中国的生产要素,特别是质优价廉的劳动力,将许多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放在中国。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不仅是日企海外工厂的布局地,还成为了其海外市场。逐渐地,中日之间的投资从日本单向对华投资,变为中日之间双向投资。

  去年,中日贸易额突破3000亿美元,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日本将和中国一起开辟海外市场,可以说双方的合作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除此之外,中国人的跨境消费也让日本老百姓看在眼里,让他们感觉尝到了甜头。”

  近两三年,每逢中国“十一”长假,日本各地不少商家纷纷挂上“欢度国庆”“庆祝国庆”的横幅来欢迎中国游客,说明了普通日本商家对中国游客热点购买力寄以厚望。

  自2012年第二次出任日本首相以来,安倍已经在任近七年,比起此前几任的“短命首相”,堪称奇迹。在访华前其刚刚再次胜选自民党总裁。总体来说,日本民众认为,这个首相干得不错。“安倍经济学”带来了过去长达70个月的日本经济景气指数上扬。在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经济室主任张季风看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超过30%,如果日本此等景气继续保持,中日经贸合作将对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安倍访华、中日合作的促成人,间接看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彭博社10月24日发表的文章,标题直截了当——对特朗普的担心使得中日这对竞争对手走到一起。

  目前,美国的gdp是19万亿美元,中日相加约17万亿美元。面对美国挥舞的贸易大棒,时隔五年,中日重启货币互换,规模已达人民币2000亿元。这不仅标志着人民币在自由兑换方面迈出关键一步,还标志着人民币可以纳入日本央行作为储备货币,更标志着中日之间的许多贸易将可以绕开美元结算!想来,特朗普该掂量掂量了。

  除货币领域外,双方在资本市场的合作也受瞩目。日前,中国证监会与日本金融厅签署了促进两国证券市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两国交易所、行业协会也签署了加强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约定,将就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产品领域合作开展可行性研究。

  除此之外,中日还在开展创新和知识产权对话、加快和简化海关审批手续、通过科学研究考虑放宽日本食品进口限制,以及加快推进中日韩三边自贸协定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进程上面达成了共识。

  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中日两国合作的好处大于对立。40年前,中日签署和平友好条约,其中有‘反霸条款’,这是条约的基本精神。我认为,反对霸权主义,不仅仅是反对政治、军事上的霸权主义,也是反对经济上的霸权主义。反霸,就是要反对那些违反和践踏国际准则的逆流!”吴寄南认为,中日两国都是现有国际秩序的受益者和维护者,现在、未来,中日合作的规模和内涵都可能提升。

  习近平会见安倍时,曾强调“共建‘一带一路’为中日深化互利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和试验田。”安倍对此回应:“‘一带一路’是有潜力的构想,日方愿同中方在广泛领域加强合作,包括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回顾安倍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去年以来的谋求合作,直到如今有机会涉足这一新平台、试验田,可见,中日间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可能是未来中日合作的一个序幕。


分歧管控


  一段时期以来,中日之间“政冷经热”。陈子雷认为,中日两国经济上的冷热,与政治上的冷热不一定完全重叠,但毕竟互相影响。“政治环境为经济交流创造了条件,双边关系好转,在经济上一定能够互相促进。”陈子雷告诉记者。

  张季风认为,今年5月,李克强访日,直接标志着中日政治关系向改善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此次安倍访华,中日关系还会更加向好。

  安倍在北京表示:“日中互为邻邦,应当按照互利合作、互不构成威胁的精神,根据两国四个政治文件确认的共识推进双边关系,并为维护国际地区和平和维护自由贸易作出贡献。”诚然,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1978年两国签署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998年双方发表的《中日联合宣言》及2008年两国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这四个政治文件从法律上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是中日两国发展合作关系的基石,但两国之间在一些政治问题上是有分歧的。


  近一段时期以来,两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都曾提到过管控矛盾分歧的问题。今年9月,习近平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对安倍说,希望双方建设性管控分歧;安倍晋三也曾在不同场合提到过要管控好分歧、避免误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姜跃春认为,中日安全领域确实存在争议,且成为中日双边关系中最紧迫的一个问题。

  安倍访华期间,李克强曾与之谈到,希望尽早开通中日海空联络机制下直通热线,加强海上执法部门交流对话,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安倍在华期间多次重申“日中双方互为战略伙伴,互不构成威胁”。

  “中日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或者说钓鱼岛问题上是存在争议的,双方在其中始终存在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两国领导人对海空联络机制采取主动的态度,显示出了管控危机的意识,有助于双边关系的稳定提升和向前发展。” 姜跃春说。

  陈子雷认为,现在正是中日领导人重塑双边关系的好时机。“安倍2006年第一次担任日本首相的时候,也曾打过亲华牌。但那时候他还年轻,在国内政治基础也不稳,干了正好一年就下野了。安倍第二次成为首相后,七年来一度对华采取强硬态度,某种程度上也是在迎合国内政党政治的需要。如今,‘安倍三期’,国内经济向好,自民党内人员调整到位,改革权限越来越大,正是放手干大事的时候。”

  回顾中日友好条约签署以后,1980年代,中国曾邀请日本3000青年访华,中国也派出了青年代表团访日。当时率领这个代表团抵达日本的李克强,还曾受到安倍晋三的父亲安倍晋太郎的接待。那时候,安倍晋三曾作为父亲的秘书官列席了招待活动。

  “现在,中日民间交往很多,包括中国游客到访日本。未来,中日间贸易、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多,我就了解到不少日本年轻人想学习中文,这为中日之间持久和平打下了基础。”陈子雷对记者解释说,“今年,中日双方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我觉得这一条约最大的意义在于两个字——和平。历史的经验表明,领土问题要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这是底线。”

  就日本方面来说,民间对中国的感觉,则存在变数。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直对亚洲国家心存优越感,但这个优越感正逐渐消失。吴寄南认为,现在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还没有总体上到达转换日本对华思路的临界点。

  虽然中国gdp总量超过了日本,但人均还只是日本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在很多领域日本仍占有优势,比如诺贝尔奖的数量、制造业领域等等。普通民众中间也有不希望看到中国强起来的心态,特别是有些人无端忧惧中国。

  这些情况,则必须中国做好对日宣传工作,让日本方面放宽心。毕竟,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在中日两国2000多年的交往中,和平友好是历史的主流。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