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专栏 > 正文

140年前的城市之光-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22-07-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中国有电,则从上海开始。
撰稿|沈嘉禄


  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离不开对能源的开发利用。最初的能源是火、水还有阳光,而电能的捕获与控制,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光能与动能,标志着人类继蒸汽机之后又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22年,是中国有电140周年。而中国有电,则从上海开始。

  1879年美国人爱迪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盏炭极电灯。三年后的1882年,也就是清朝光绪五年,英国人立德尔招股筹白银5万两,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并在乍浦路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发电厂,上海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制造电能的城市。

  这一年的7月26日,湿热的微风贴着黄浦江江面吹来,拂动了花园里西洋美女的裙裾。公共租界安装的第一批15盏炭极弧光灯,在虹口招商局、礼查饭店、公家花园等处一起放明,舞曲同时响起,洋人洋妇翩翩起舞,围观的上海市民一片惊呼。

  从此,上海进入了一个电光新时代。上海电气公司的建立,比全球率先使用弧光灯的法国巴黎火车站电厂晚7年,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5年。

  不过上海的通电并非一帆风顺,蒙昧已久的市民阶层反应十分强烈,“一时谣诼纷传,谓为将遭雷殛,人心汹汹,不可抑置”。当租界内的华人店铺也安装了电灯后,上海道台刘瑞芬出面干涉,认为电灯照明不安全,容易引发火灾,发布禁止使用电灯的告示。迫于官府的压力,确实也有些商户不得不关门大吉或重返煤气灯场景。但电灯、电机对生产、生活的好处是明摆着的,随着生产力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推进,电灯在民众心中的惊恐与猜忌才慢慢消除,主流媒体即称电灯为“赛月亮”。

  1897年,英美租界街道的煤气灯全部换成电灯。1907年钨丝灯泡投入生产并普遍使用。接下来,电灯公司大量采购大型发电机,摊薄成本,电价开始下降。也是在1897年,南市发电厂初建,这是中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发电厂。进入20世纪后,正因为有了充足的电源,才有了商业街上耀眼的广告灯箱和霓虹灯勾勒的建筑轮廓线,上海才有了“不夜城”的美誉。

  至今在上海的偏僻道路上还可以看到一百多年前架设的木头电线杆,已经与电线脱钩,属于那个时代的标本。我有个朋友准备购买几根老电线杆,做成一只“后工业时代”的吧台放在他的酒吧里。

  在我读中学那年,居委会在弄堂口贴出一纸通知:我们居住的那片街区,从某月某天起将用了数十年的110伏电换成220伏。家里的灯泡——主要是钨丝灯泡,可以去指定地方换新的。那天我提着一个竹篮,篮底滚动着五六只旧灯泡,来到指定地点。场面相当热闹,居委会大妈问我要换多少瓦的,我按父母关照的分别换成40瓦和25瓦的。以旧换新,一分钱也不用交,深深体会到“人民政府为人民”。

  1853年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一文中提出:殖民地及殖民主义有“双重使命”,即破坏性使命和建设性使命,两者都是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殖民地的“破坏性使命”主要表现在对殖民地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破坏上,而殖民地的“建设性使命”,即积极意义,通常表现为以下方面:宗主国通过向殖民地国家输出价值观,输出资本、技术包括运作模式和制度设计,并为此进行基础建设,包括现代化的港口、铁路、道路、通信等,同时还会建造医院、学校以及满足精神需要的公共空间,殖民地的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城市化步伐加快,把原本落后的殖民地地区带入了市场经济领域。

  上海租界的历史,印证了马克思的论述。(撰稿 沈嘉禄)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