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迈的新中国-凯发会员官网
本期杂志出版的时刻,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之日。天安门广场盛大庆典,展现了中国人民70年来一起走过的辉煌历程。
每一张生动的笑脸,都洋溢着对共和国的深深挚爱;每一个难忘的场景,都镌刻着对共和国的深深记忆。这样的挚爱与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却像我们身边的空气与水一样,不易察觉却更加意味深长。
9月18日那天,新华社播发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事迹的长篇报道。对于今天90后、00后一代年轻人来说,申纪兰的名字有点陌生,但是对于新中国历史来说,申纪兰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名字。1954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之际,她是把男女平等写入宪法的最早倡议者之一。当来之不易的男女平等在今天,已经像空气那样须臾不离又习以为常,而中国女性因为这样的改变愈益杰出,申纪兰的名字就更加璀璨。
产生男女平等想法的时候,申纪兰刚刚20出头。1951年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时,21岁的她成了副社长。但在她心里,有一个坎始终过不去:为啥妇女的劳动报酬要少一半?
按照当时的工分计酬方式,如果男人干一天活计10个工分,那么妇女只能计5个。不平等的报酬挫伤着妇女劳动积极性,而这又成为阻碍妇女地位提高的关键。为了让妇女得到真正的解放,申纪兰走家串户,向妇女宣传“劳动才能获得解放”的道理,同时努力做男社员的思想工作,积极争取男女同工同酬。
经申纪兰申请,社里专门给女社员划出一块地,和男社员进行劳动竞赛。被发动起来的妇女为了争取自己权益,在田间争分夺秒,最后女社员赢得了竞赛。劳动竞赛之后,许多男社员都开始支持男女同工同酬。不久,全国妇联、山西省妇联的同志也来到西沟村。在妇联支持下,申纪兰带领西沟村妇女提高劳动技能,还设立了农忙托儿所,使妇女能专注劳动。到1952年,西沟村实现了“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
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岁月如梭。正是因为男女平等深入人心,妇女们在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也是在申纪兰的报道传遍大江南北的那天,9月19日下午,上海市妇联和新民周刊联合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的初心我的梦”第六届女性论坛揭幕。论坛已连续举办6年,旨在以不同主题探讨女性在上海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本次论坛上,著名演员、“雪姨”王琳,京剧演员史依弘,越剧演员方亚芬,奥运冠军陶璐娜,十九大代表、地铁维保高级工程师何小玲发表了主题演讲。
五位杰出女性是上海女性的代表,她们的初心与梦想,她们的奋斗与贡献,正是新时代上海女性风采的生动写照。“我在考京剧时,毫不犹豫写了‘为国争光’。回家后我爸笑我,说应该写‘为人民服务’。” 史依弘笑道,当她站在国际舞台上接受掌声和赞美时,她觉得这份初心始终没变。几十年过去了,她的初心还是为国争光、为人民服务。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当新中国的阳光照亮了这座城市,有梦想、有自信的女性在这里创造了施展自己本领的舞台。无数的上海女性与这五位杰出女性一样,在上海的奋斗与发展中,作出了不亚于甚至是超越了男性的贡献。
新中国走过的70年光辉岁月,改变的不只是河山面貌,更改变的是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与愿景。就像空气和水一样,这些改变发生的时候,许多人或许并不会察觉,但世界已经焕然一新,充满希望。
这就是豪迈的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