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文化 > 正文

紫韵流芳: 曹婉芬的紫砂艺术人生-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20-05-2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紫韵流芳,曹婉芬领悟紫砂真谛,兼收各家之长,继承前贤优秀,形成了大度隽秀、文气内涵的个人艺术风格,成为壶艺大家,为我国的陶砂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何映宇


在宜兴,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的名字家喻户晓。

  不论是飘逸似潮的竹海,还是老辣苍劲的松段,在她的手下,均姿态纷呈,栩栩如生。从艺六十多年来,她的作品誉满海内外,成为宜兴紫砂壶艺术的杰出传承代表。

  她的作品曾先后获得过“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国际陶瓷精品大奖赛”二等奖、“全国大师精品展”金奖等多项大奖,作品“大彬僧帽”壶、“嵌银丝无瑕”壶、“苑林提梁”壶等分别被中南海紫光阁、中国工艺美术馆、南京博物馆等重要场所收藏。

  紫韵流芳,曹婉芬领悟紫砂真谛,兼收各家之长,继承前贤优秀,形成了大度隽秀、文气内涵的个人艺术风格,成为壶艺大家,为我国的陶砂艺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紫砂六老,悉心传授


  1940年,曹婉芬出生于宜兴丁蜀镇蜀山南街一个陶业世家。十岁,她就在母亲身边学艺。而当时,“紫砂七老”之一的朱可心,他的家就在曹婉芬外公家的对面。有时候得了空,她就跑到对门看朱可心做壶,流露出对做壶的浓厚兴趣,有时还忍不住自己也要动手捏起泥巴来。

  从此,两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朱可心对这个伶俐的小姑娘也特别喜欢,15岁时她进入宜兴紫砂工艺厂,朱可心收她为徒,常常给她开小灶。朱可心严格、悉心、耐心的教导,为曹婉芬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朱可心擅长花器,曹婉芬所做的“大报春”壶、“松鼠葡萄”壶等都深得朱可心精髓。

  之后,她在裴石民先生身边一年及师承王寅春学习制作筋纹器。1958年,她担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和她一起的,是“紫砂七老”之一的蒋蓉。当然,对她影响最大的,还得说是顾景舟大师。1981年曹婉芬进入研究所后,她在顾景舟身边,一直到顾先生退休。耳濡目染,再加上顾景舟大师的言传身教,令曹婉芬受益匪浅。在紫砂艺术史青史留名的“紫砂七老”,她曾经得到其中六位(除任淦庭)的指点,并与其共事,所以,曹婉芬能有今天的成就,和得到这些大师传授技艺是分不开的。也正得益于此,曹婉芬的技术非常全面,才能博采众长,将光货、花货、筋纹器等器型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集古今之典,自成一格


  曹婉芬并不满足于仿制,她深知,对传统造型的学习仿制,如同研习书法时对古碑帖的学习,既要学到形似,更重要是学到神似。临摹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在学习传统样式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式。

  在吸收前辈艺人的技法的同时,曹婉芬也在不断地探寻属于自己的方向,可谓“集古今之典,创自成一格”。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中,她开始尝试着以自己的思路创新作品。1982年,她创作的《玉婷壶》获亚太地区陶瓷评比一等奖,这是她获得的第一个奖。

  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合作的提梁壶,与美国设计师哥拉塔合作的“怒放”,又为紫砂壶的创新打开了一条新的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在紫砂厂看到了一把提梁壶,这把壶由劲挺、流畅的线条和坚实饱满的壶体组合而成。此壶给张守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非常喜欢。后来他才得知是曹婉芬高工制作的。这开启了他们之后的合作,曹婉芬的先生范岳林对记者说:“当时他就住在我们家,他构思,曹婉芬来具体完成紫砂壶的制作。”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天山公司的设计师哥拉塔到宜兴紫砂厂参观,看到曹婉芬制壶得心应手,他对曹婉芬说:“我画一幅图,你能做吗?”然后就用几秒钟的时间画了一幅由几根线条构成的图纸。他画得很快,曹婉芬却犯难了,她对记者说:“哥拉塔画的是平面,几根线条,我得把它变成立体的造型,怎么变?其中最困难的是二维与三维的转换,我反复地研究与修改,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才做出来。”

  平面设计图和立体造型之间有一个转换的过程,需要制作者有敏锐的立体造型认知力和理解力,同时又要富有三维空间意识的创造力和手头功夫,曹婉芬老师将这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这款壶充满着现代意味,她将这个造型诠释得十分到位,美国设计师哥拉塔拿到壶后,非常兴奋。他很满意,他后来在美国的陶艺专业杂志发表文章,高度肯定了“怒放”壶的价值。曹婉芬的一次挑战,成就了东西方文化的成功合作。

  上世纪90年代,她去深圳“锦绣中华园”游玩。“锦绣中华园”是祖国风景名胜的微缩景观。游玩的时候曹婉芬心里就一动:景观可以微缩,紫砂壶为什么不可以呢?她就想把历代名壶浓缩在一起,做一套“壶艺掇英”。

  前前后后差不多两年的时间,她完成了这套作品。她将紫砂历史上各个时期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收集起来,重新塑造。供春的“树瘿”壶、时大彬的“僧帽”壶、邵大亨的“掇只”壶……都浓缩在多宝阁当中。每件均是名家代表样式,既有精致规矩的筋纹器、方圆器,又有充满自然气息生动情趣的花塑器,集中体现了光素、筋纹、花货、树桩、提梁等各式制作技法,显示了其工意兼得的精湛技艺。曹婉芬以不同的工艺方法成型,显示了她多面手的功力,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此组壶在20世纪90年代获国家银奖,同时荣获景德镇国际陶瓷大奖赛二等奖,并受到收藏者青睐。

  同样耗费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是“四季流芳”。

  一年12个月,月月都有应时而开的花卉。对生活充满热爱的曹婉芬运用这个题材创作了“四季流芳”,从1月的梅花,到12月的水仙,共12把壶,每把壶上还选取唐、宋、元、明、清时期咏花的诗刻在相应的壶上,提升了紫砂的文化价值。这组壶用了紫砂全手工各个方面的技艺,包含光货、花货、筋纹器,有圆、有方,还有壶面装饰,有刻字,有镂空雕刻等等手法。这组壶从构思、画设计图,到最后成型,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爱心就是一盏灯



  曹婉芬的艺品高,人品亦高。曹婉芬不仅壶做得好,而且为人宽厚善良,乐于助人,是远近闻名的文明家庭的代表。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切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曹婉芬家庭作为全国300户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之一,受到表彰。这在无锡地区,宜兴紫砂人家,是唯一接受表彰的家庭。

  在曹婉芬的丈夫范岳林看来,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任何时候都要起到表率作用。

  2007年,宜兴市西渚村有一对孪生姐妹分别考取东南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但因父母双亡无力就读。当全家人阅读《宜兴日报》见此消息后,老夫妻俩立即到宜兴市民政局慈善会要求自愿资助张媛、张婷姐妹,并承诺每年资助她们8000元以至完成学业为止。儿子、媳妇紧跟父母,同年资助一名单亲女孩圆梦大学,如今,女孩已经顺利毕业,服务社会。

  曹婉芬一家用爱为寒门学子插上求学的翅膀,这份爱从宜兴一直绵延到陕西。2008年,为了激励自己的外孙好好学习,范岳林曹婉芬夫妇送他们到陕西永寿县体验生活,在那里,他们与一群贫困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范岳林说:“当地的贫困让我们很震惊,也很受感触,我们便从小学、初中挑选了多名学生,资助他们到大学毕业。”他们的儿子、女儿紧随父母,他们一共资助了陕西省永寿县贫困学生15名,其中小学生6名,初中生5名,高中生4名,每年捐资金额达6万多元。“我们资助的这些学生和我们的关系都很好,他们一到节日就会打电话来慰问,有的还在我们这过过春节,现在他们好几位都已经大学毕业了。”

  爱心就是一盏灯,一经点燃就会照亮所有人。

  曹婉芬大师亦培养出了众多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而在曹婉芬的众多弟子中,葛知是比较特别的一位。1995年11月25日的这一天,19岁的青年葛知在车祸中受重伤,导致高位截瘫。曹婉芬回忆说:“那时候葛知长期躺在家里,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长期不见阳光,他的面色变得非常苍白。我和他母亲是很熟的朋友,当我得知他的遭遇后,我去看望他,我问他,你想做什么?他说他想做壶。我就说:我来教!”

  正在葛知彷徨无措之际,曹婉芬伸出了援手,一下子就改变了这个青年人的命运。曹婉芬手把手地耐心传授他做壶的技艺,更悉心照料他、鼓励他。因为高位截瘫,葛知只能将自己绑在椅子上进行操作,老师用心教,学生用心学,如今,葛知已是当世知名的制壶高手,学得一技之长。

  曹婉芬高超的壶艺及宽厚的人品得到了学生、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尊重,成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师。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