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瓶装陈酿 换得满室香-凯发会员官网
试想这样一个场景:你在博物馆里见到橱窗背后的一柄剑,标签上写着:越王勾践剑。你再扫一扫一旁的二维码,手机上出现这么一段文物简介:“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 4.6厘米……越王勾践(约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鸠浅、菼执,夏禹后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国国君。”
你的脑子里被一堆年代和数据充塞,懵懂中再望一眼已经布满岁月痕迹的青铜宝剑,觉得还不如自己昨晚在游戏里打出来的装备炫酷,抬脚就走,准备再走马观花下一个文物,咔嚓拍满九图好发朋友圈:湖北省博物馆,到此一游,被千年国宝震撼到说不出话!
手指一动,国宝还魂
确实说不出话。如果缺乏背景知识,文物欣赏的门槛可以很高——想要被越王勾践剑震撼,至少也得知道勾践是谁,知道春秋战国群雄争霸。
这时候,如果文物可以自己说话,场面就会变成这样——越王勾践剑:“我为自己代言。在博物馆里有两把剑分别代表着胜利与失败,一把是我,另一把是吴王夫差剑。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吴越争霸,吴王夫差其实并不是天生的失败者,一代越王,曾匍匐在夫差的脚下,成为一名马夫。三年的奴隶生涯,勾践让夫差彻底松懈,最终得到赦免。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懒惰,勾践睡在甘草堆上,把苦胆悬在头顶,时时品尝……机会终于到来了,在吴王夫差陷入北方战争的时候,他突袭了吴国都城,刺出了致命的一剑,姑苏城下,夫差成了战败者……胜利者可以尽情装饰自己的佩剑,勾践作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他的佩剑要足够炫酷,才够震慑诸侯——你们看我,剑身用锡金属熨烫出菱形花纹,剑柄镶嵌绿松石,底部的十一个同心圆,整齐排列,让两千年后的数控技术都为之汗颜。”
看过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人,一定记得这段“越王勾践剑”的自白。每集短短5分钟,国宝被赋予人格,讲出属于自己的那一段往事。即使缺少背景知识,也能从中管窥一豹。“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
且慢,这还不是文物欣赏最低的门槛。试想一下,如果越王勾践也“活”了过来,他会怎么忆述自己这段逆风翻盘的往事?让我们再打开另一部“实验纪录片”《历史那些事》——“活过来”的勾践在吴国当了三年苦役,日复一日地卖乖,终于打动了夫差,答应放他回国。勾践的笑声还没落下,事情就发生了转折,吴国的两朝元老、位居相国的伍子胥,一眼便看穿了勾践蛰伏的野心,他告诫吴王,放勾践回国,无异于放虎归山。勾践三年的努力付之东流。一个月后,夫差病了,勾践告诉夫差,屎中有学问,如果身体顺应时令节气,粪便就是臭的,相反粪便若是甜的,病人就危险了……于是勾践当着夫差的面,尝了大便,说:又苦又辣又酸,大王不久就会痊愈——嗯,勾践不仅有“卧薪尝胆”,还有“尝屎问疾”的往事。
历史小剧场时间:如果吴国重臣都在一个群,他们会聊什么呢?(前提条件:勾践已经贿赂了吴国太宰伯嚭)
夫差(大吴董事长):怎么回事,最近我的车库(马厩)有点脏乱差啊!@伯嚭@伍子胥
伍子胥(大吴总经理):老板别急,我马上安排保洁。
勾践(原大越董事长):老板,车库我已经洗好了!
夫差:优秀!
勾践:能为领导分忧是我的荣幸!
伍子胥:呵呵,奥斯卡欠你一座小金人。
夫差:老伍,不要随便攻击同事。@勾践,你辛苦了,你最近表现不错,想不想回越国单飞?
伯嚭(大吴董秘):这个可以有。
伍子胥:是什么让您产生了这种可怕的想法?
勾践:老板为什么赶我走,是我哪里做得不好吗,哭唧唧。
伯嚭:吴总,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伍子胥:知道不当讲就别讲。
伯嚭:(连发勾践辛苦劳作图n张)
伍子胥:呵呵,请开始你的表演。
伯嚭:勾践三年如一日,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办事,值得表扬!
夫差:(表情:我欣赏你)小践果然没让我失望,升职加薪安排上!@伯嚭
(伍子胥被踢出群聊)
——公元前489年,勾践终被释放,他留给夫差一句话:做人最重要是知恩图报,今后一定要报答(暴打)吴王。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称霸,迫使夫差自尽。
在下古人,有说有笑
如果说逛博物馆是一本正经接受历史文化熏陶,那么《历史那些事》就是老不正经地谈古论今,最适合左手辣条右手瓜子,连同网友们的精彩弹幕一起服用: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时候,弹幕飘过一句“再回来就得买门票了”。
光是篇目名字就让人惊喜——苏轼那集叫《在下东坡,一个吃货》;溥仪那集叫《我在故宫偷文物》;乾隆那集叫《爱发弹幕的乾隆同学》;隋炀帝杨广那集叫《请回答604》;李清照那集叫《请叫我易安大人》;而刚才那集吴越争霸,叫作《戏精的诞生》。
苏东坡一生三次被贬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东坡肉大家也都吃过,但直到《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复刻了东坡肉的真正做法,我才发现以前吃过的都是“假东坡肉”——真正的东坡肉,就是白水煮,最多加点料酒:“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秘诀只在于火候必须足:“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猪肉颂》)尽管如此,猪肉还是“贱物”,当年自己煮肉的东坡和后来坐在米其林三星里吃浓油赤酱东坡肉的老饕,完全不是一个待遇。
“自笑平生为口忙。”东坡说到做到。第一次被贬黄州,吃猪肉,放话“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第二次被贬惠州,吃荔枝,吃羊蝎子,感慨“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第三次被贬儋州,吃野生生蚝,惊叹“食之审美,史未有也”……“穷病惧三座大山,几乎压垮了这个还没来得及油腻的中年人”,带着一肚子的不合时宜,所到之处非贫即荒,能聊以慰藉之物,也不过是当地没人吃的“贱物”,即便如此,东坡依然不时为美食惊叹,像个愉快的吃嘛嘛香的吃播博主,这才是他一生的旷达所在。
三贬三吃,一个看似奇葩的传记角度,反倒触及了东坡的精髓:“问汝生平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他看到了赤壁的怒涛,岭南的荔枝林,还有海南的苍凉落日,先生一笑而起,渺海阔而天高,一个‘老饕’,足以概括自己的一生。”
能与此集比肩的,还有《请回答604》。这部“实验纪录片”的总监制金铁木说,要“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讲故事”,而《请回答604》让年轻人都在弹幕里狂呼:“要素太多!引起极度舒适。”
这一集讲的是杨家人的故事,妻管严离宫出走的隋文帝杨坚,在小剧场里沿街乞讨,用五六种方言解释自己为什么要逃家,脚下摆着二维码,扫一扫就能换来一句“祝好心人一生平安”。为了预防嫡庶夺位,杨坚从来不和老婆以外的女人生孩子,但他万万没想到,亲儿子里也出了一个心机boy杨广,为夺王位逼死亲大哥杨勇,连大哥的十个儿子都团灭。公元604年,杨广继位,哪知仅仅14年就被叛军逼死,连谥号都不怎么样——“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小剧场时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复仇——201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一个名叫杨勇的开发商挖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经勘查正是隋炀帝杨广的墓——当年你逼死我,如今看我跨越千年来“挖坟曝尸”。
哦对了,这一幕小剧场还是王家卫风格的,充满了王氏“时间倒数法则”。每一集《历史那些事》都像是盲盒,没打开之前都不知道这次小剧场会开什么脑洞,是苏东坡唱rap,庄士敦口吐福尔摩斯的信条,还是李清照跳女团舞,曹操干儿子何晏上相亲综艺自曝女装大佬……
节目组还特别提醒:我们并非虚构,拒绝恶搞,一切看似离奇的皆有出处——五千年文明,历史幽默起来,弹幕都自叹不如。你以为就你会“呵呵”?东坡大人早就到处“呵呵”了——他当年一边吃着蚝,一边心想:这东西可不能告诉朝里的士大夫,怕别人知道了抢着被贬海南岛跟我抢蚝吃,呵呵。
画中之人,脑洞大开
古人能跨越千年与今人有说有笑,名画中人也不甘寂寞,纷纷动了起来。已经微笑了五个多世纪的蒙娜丽莎终于忍受不了日复一日的刻板姿势,在卢浮宫打烊以后,按摩按摩僵硬的下巴颏,拨通了经纪人的电话,疯狂吐槽:
“我是丽莎!还有哪个丽莎!我没法每天再像傻子一样微笑了,我就差跟别人挥手装可爱,像迪士尼大公仔一样!”
经纪人安抚她:“丽莎你太夸张了,大家都羡慕你在卢浮宫的位置,每天两万名游客呢!”
蒙娜丽莎:“但是我从1503年就开始这样了,每天晚上下巴都要掉下来了你知道吗!而且我都没人可以说话,画里就我一个人!我想要转到《最后的晚餐》里去,我想坐在那儿吃东西,和13个人聊天,让我转过去我们14个人都开心!”
经纪人:“《最后的晚餐》在米兰,而你在巴黎……”
蒙娜丽莎:“那我能不能至少停止这愚蠢的微笑?”
经纪人:“可人们最爱你的微笑,而且合同里都写了……”
蒙娜丽莎:“那我只能罢工了,毕竟这是在法国啊。”
经纪人:“《达芬奇密码》新一本就要出版了,我保证你的戏份比第一部更多好吗?”
蒙娜丽莎:“英俊迷人的汤姆·汉克斯会参演吗?”
经纪人:“会!小李子也会!”
蒙娜丽莎:“小李子?李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微笑逐渐转为狂喜……)
短短2分钟,就是一集《奇趣美术馆》。爱吐槽的蒙娜丽莎足足吐槽了三集,从僵硬的微笑一直吐槽到“对面那群吃烤肉的人”(卢浮宫中面积最大的油画《迦拿的婚礼》)。
古典美人吐槽完,现代美人玛丽莲·梦露又登场——一出场就是四个——来自波普艺术代表人安迪·沃霍尔名作《枪击玛丽莲·梦露 蓝/红/橙/浅蓝》。只听一声枪响,蓝色红色橙色浅蓝色四个梦露齐声惊叫,以为是桃乐丝·帕柏又回来了。四个梦露还是四种性格,面对枪声,蓝色梦露焦虑不安,橙色梦露稳如泰山……最后还来个双关:原来shot不是枪击,是摄影,听到相机的咔嚓声,四个梦露终于镇定下来,齐齐露出招牌笑容。
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美人梦露不是来搞笑的,她们是名画小课堂的代言人,告诉观众一段往事:1964年,安迪·沃霍尔创作的照相版丝网漏印画《玛丽莲·梦露》遭到狂热粉丝开枪袭击,从此变成了《枪击玛丽莲·梦露》。波普艺术被普罗观众也参与“补充创作”了一下。
后来我又看了《此画怎讲》,才发现原来古今中外的画中人都有相似的脑洞。可能是画里呆得太久了吧,都显得有一点寂寞,遇到观众就有两车话想说。
千年古韵,手口流传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3000年的诗韵,600岁的故宫,而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生活的世代,只因为,在身边,亦在口中,文化可以是我们的身边百物,随意俯拾即是,也可以是我们口中的流行曲,常常绕梁三日。
最近我经常单曲循环霍尊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词是爱吃猪肉荔枝生蚝羊蝎子的东坡大人写就,谱曲何家乐,音乐总监刘卓也是综艺《经典咏流传》的音乐总监。
没想到千年前的宋词,一字不改直接拿来与现代音律相合,也能得此神韵——再想想也不奇怪,正所谓“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宋词早在千年前就谱曲而唱,“浣溪沙”这一词牌的来处也是唐代教坊曲名,若回到唐代,说不定不只唱,还载歌载舞呢。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经典咏流传》尽管名字听起来像“怀旧金曲”,实际上开播三年已经创作了不少新的名曲,词作灵感全部来自古诗词,今古相会,惊喜不要太多——
没想到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到客家乐队“九连真人”那里,一席客家诉衷肠,正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的风味。
没想到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能被同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人那英唱出风雪行军的雄壮与苦情,“夜深千帐灯”,“故园无此声”。
也没想到郑板桥的《竹石》能给肖战搞成摇滚范儿:“一节节一段段,四季青冬日展。春雨过,开遍满山,任风吹,任雪漫,直中曲,宁不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通感”——诗词最能体现,一句好词,触动的不只是读者的视觉,还有听觉,六感此起彼伏,触类旁通,于此达到了生命的大和谐。
3000年的诗韵就在口边,而600岁的故宫,更是再熟悉不过——故宫文创每年创收超过15亿元,这个数字意味着每几户人家家里就有一件“故宫制造”。这个产业大到可以支撑一台衍生综艺《上新了·故宫》,即使三年播下来,故宫的秘密仍然说不完。
我看到苏轼特展里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剖蚝得肉,与浆入水,与酒并煮”,“取其大者,炙熟”——吃货实证!小生蚝剥肉煮着吃,大生蚝直接烤着吃,会家子!
我在乾隆花园里看到王羲之迷弟乾隆复刻的“曲水流觞”,想象在一个惠风和畅的日子里,上演文人雅戏。
我看到雍正在竹林抚琴的名场面,想起《历史那些事》里把这位“大清爆肝ceo”形容为“百变巨咖”,工作玩耍两不误。
我在故宫房梁隐秘的角落找到爱发弹幕的乾隆藏在那里的“钱龙”:用“乾隆通宝”串起来的一条龙,寓意来年风调雨顺。
一个手机座、一把团扇、一本手账、一双鞋……故宫文创带来的不只是有设计感有人文底蕴的日用品,更是将文物的展陈,从博物馆延展到每个人的生活场景。一个人不可能跑上来就啃二十四史,但促使一个人去读宋史的,可能就是一阕宋词;推动一个人去了解整个吴越朋友圈的,也可能就是一幅画,一则故事。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爱豆嵇康,广陵散绝;戏精勾践,卧薪尝胆……文与史,陈酿与新瓶,就这么一代又一代淘换着,换得满室留香。(撰稿 不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