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只手表到“中国制造”-凯发会员官网
2019年2月24日,华为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正式发布了5g折叠屏手机mate x,这款手机展开屏幕后大小为8英寸,最薄处仅为5.4毫米,平均下载速率达到惊人的3.1gbps,从此,“3秒下完1gb数据”已经不是想象。
华为折叠屏手机一夜刷屏,但其实,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上,早就是当仁不让的“网红”。据权威调查显示,华为在海外市场表现十分抢眼,目前在全球33 个国家中同行业市场份额占比超过 15 %,华为荣耀手机也在印度、非洲、拉美等国家逐渐崛起。
从模仿者、初学者到“世界工厂”“制造大国”,“中国制造”经历了60多年探索之路。
(2017年2月,老挝孟赛,华为在老挝热销,街边广告随处可见。)
第一只手表的诞生
建国初期,中国底子薄弱、百业待兴。1954年,总理周恩来提出“填补工业空白”的规划,天津市轻工业局快速响应,批准成立手表试制组(天津手表厂前身),召集江正银、孙文俊、王慈民、张书文四位钟表界精英人物,要造出一只中国手表。
他们仿制的对象,是一只瑞士“sindaco”十五钻三针粗马机械手表。由于缺乏经验,试制开始后困难就来了。打开手表盖,研究小组发现140多个零件的精细度十分惊人,最薄的比纸还薄,最细的像针尖,最小的像米粒,甚至有些孔径、轴径的误差比头发丝还小好多,仿制起来只能靠眼力和手工。
在毫无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四名工人凭着局里拨发的100元经费,在一间小屋里守着四台简陋仪器,经过百余天的日夜苦干,终于,在1955年3月24日5时45分研制出“中国第一表”。这只朴素大方的手表,表盘上镀有“中国制”三个金字,还有5颗红星,下面标有“十五钻”字样,因此定名为“五星”牌。
第一只国产手表问世之后,中国工业备受鼓舞。第二年,国内第一台由北京雪花冰箱厂研制的冰箱成功上市;第三年,中国第一台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诞生;同年,以上海无线电三厂为代表,我国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在上海诞生。
在建国之后的29年中,中国模仿苏联的计划经济体系,以上海为轻工业龙头,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
上海,作为中国近现代轻工业的发祥地,一个个知名品牌,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永久的记忆。杨尚昆主席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凤凰牌自行车,用于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历史事件签署的英雄牌金笔,还有白猫牌洗衣液、海鸥牌相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蝴蝶牌缝纫机、永久牌自行车和上海牌手表,成为了当时青年男女结婚的“三大件”。
“中国制造”改变生活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轻工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轻工业产品也改善了中国民众的生活品质。计划经济时代,上海生产的轻工业产品,代表着“高品质”。
改革开放后,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和进口产品进入市场,原有的轻工业产业因体制的桎梏,逐渐失去原有的市场,走向萎缩。以纺织业为代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转型和市场战略调整的过程。
当时,国内企业依靠引进整条生产线的方式,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海尔引进德国冰箱生产线,彩电引进美国日本crt显像管生产线,虽说市场占有率上升迅速,但受制于技术迭代,中国制造始终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轻工业国企调整阶段,中国民营轻工业企业开始生长,大浪淘沙之后,涌现出后来众多知名民营企业。李东升的tcl,宗庆后的娃哈哈,段永平的小霸王,都成为了那个时代制造业觉醒的代名词。
在“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两种改革模式的带动下,出口导向型产业逐渐在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东莞的电子产品,晋江的体育用品产业,绍兴的纺织业,义乌的小商品等成为区域标杆产业,“孔府宴酒”、恒安纸业、正泰电器等一批“敢为天下先”的民营企业家,正是这个时候完成了原始积累,拿到了市场经济的金钥匙。
2001年中国加入wto,出口额在之后的10年间上升了613%,出口占gdp最高达35%。从规模来看,中国制造业从2004年的5万亿元,一跃升至2017年的24.2万亿,年均增速超过12%。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制造,2000年反超德国、2006年赶超日本、2010年超过美国,真正成为继英国、日本之后的又一个“世界工厂”。
近年来,中国制造真正从复制转向创新,不仅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实力,还能在一些产业做到创新迭代。华为、格力、科大讯飞,成为了中国制造的创新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