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精简,强化战斗力是唯一标准-凯发会员官网
1980年3月,中央军委常委在北京召开扩大会议,集中讨论军队精简整编问题。3月12日,邓小平在这次会议上作了题为《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讲话,指出:现在军队要“消肿”,主要是要解决军队机构重叠、臃肿,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级指挥不灵等问题。
这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央军委关于精简整编的方案》,决定减少部队数量,提高部队质量,主要是大力精简机构,改革不合理的编制体制,裁并重叠机构,压缩非战斗人员和保障部队。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的这次讲话,为中国军队此后面向新时期持续进行精简改编、战斗力持续提升、武器装备大发展埋下了伏笔,指明了改革航向。
裁军瘦身,迈向特色精兵之路
1975年,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军委的日常工作,他清晰地看到了军队的现状,决心把“消肿”作为军队整顿的主要任务。彼时的解放军总人数高达610万,是世界各国中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
当年1月25日,即邓小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仅20天,他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好多优良传统丢掉了,军队臃肿不堪。军队的人数增加很多,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的比重增大,把很多钱花费在人员的穿衣吃饭上面。更主要的是,军队膨胀起来,不精干,打起仗来就不行。”为此,他明确提出军队要整顿。同年7月14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这次会议研究精简整编,就是解决肿的问题……”
但由于历史的波折,从1975年开始的几次军队精简、调整,并没能收到效果。
1977年底,邓小平等主持下的军委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部队编制体制的调整方案》,要求部队按确定的编制定额进行精简。当时的邓小平已经对解决军队“肿”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考虑。1979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解放军打出了国威和军威,但是也暴露了机构臃肿、训练松弛、装备落后、政治思想工作削弱等问题。1980年3月的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正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而召开。邓小平专门到会,围绕着军队“消肿”、改革体制、训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四个问题,作了《精简军队,提高战斗力》的讲话。
邓小平深刻洞察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和平力量的发展超过战争力量的发展,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的和平时期”的科学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裁军已成必然。党中央对我军建设的指导思想由此开启战略性转变,从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1985年6月4日的人民大会堂,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轻轻伸出一根指头,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减员额100万,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这既是消除我军多年积弊、改变臃肿庞杂状况的重大战略决策,使全军在精兵、合成、提高效能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又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我军建设的指导方针。人民军队就此踏上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经过这一阶段的精简整编,人民解放军员额下降到300万,原先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基建工程兵、铁道兵不再列入军队编制,与此同时,陆军航空兵部队、电子对抗部队等新兵种,以及预备役部队相继成立;随着陆军集团军的组建,陆军中技术兵种比例首次超过步兵,人民军队迈出由摩托化向机械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与时俱进,强军改革不断深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军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1997年和2003年,党中央又再次宣布裁减军队员额50万和20万。
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和世界新军事革命全方位、深层次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世界、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启动了新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2013年3月,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明确将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总体布局,并指出改革的三大方向——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上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现有军队员额基础上裁减30万,经过裁减后,解放军总员额将缩减为200万。
国防和军队的一次次改革,也是一道道为军队“减脂增肌”、壮实身体的“加减法”。
这一轮国防和军队改革,划设了5大战区,组建15个军委机关部门;陆军占全军总员额比例下降到50%以下,全军非战斗机构现役员额压减近一半、军官数量减少30%……与之相对应的是,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得到充实加强。从歼-20战机服役到首艘国产航母入列,从常规武器装备的迭代升级到新型导弹在大阅兵中震撼亮相……我军在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多个重要领域取得突破,技术不断进步,成果不断刷新。(记者 刘朝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