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雷锋”-凯发会员官网
1963年2月末的一天,毛泽东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在此之前的一年,媒体广泛报道了雷锋事迹,毛泽东的题词则意味着雷锋精神被确立为一个时代的标杆。
毛泽东秘书林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毛主席从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一张信纸递给我,上面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拟好的十几个标语,他一个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
从此,“雷锋”不仅是一个人,还是一种信仰,也是一代代时代榜样的代名词。雷锋之后,各个时代都推出了当时的榜样人物,他们为社会树立了精神、道德、行为的标准,激励青年人以他们为榜样,完善自己的人生。
新中国第一位青年“偶像”
“雷锋精神”,影响了建国后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雷锋,1939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南望城县安庆乡的一个贫农家庭,7岁就成了孤儿。1960年参军,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入伍前,他先后在乡、县当过通讯员,在农场当过拖拉机手,在鞍山钢铁公司当过推土机手,并多次获嘉奖。参军后,雷锋勤学苦练基本功,各项科目成绩都是优良。1962年8月,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
雷锋牺牲后,全国各地、军内军外对雷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他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他把平时积存的200元钱捐助给辽阳灾区人民和抚顺人民公社,用自己的津贴费给丢了火车票的大嫂补票,主动帮助外出老人,利用闲暇时间担任校外辅导员……雷锋在日记中写道:“多帮助人民做点好事,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幸福。”“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1963年1月7日,国防部批准授予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雷锋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决定,追认雷锋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铺导员。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下达指示,要求共青团加大对雷锋的宣传工作,《中国青年》带头响应,出版了一期学雷锋专辑,刊发日期在3月1日,当时毛主席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应编辑部的信件,他答应在2月25日之前写好题词。
毛泽东说,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之后每年的3月5日被确定为学雷锋纪念日。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雷锋精神,更像一种生活态度,精神面貌,时刻激励着年轻人对人性光辉的追求。冯小刚执导的电影《芳华》,男主角刘峰就是文工团的学雷锋标兵,他质朴善良,主动包揽了团里的脏活累活,甘愿为大家服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雷锋”
时代造就了一批雷锋式的人物。
1960年代“基层干部”焦裕禄、1970年代工人代表铁人王进喜、1980年代“身残志坚”的张海迪、1990年代“人民公仆”孔繁森,还有21世纪后的“工人先锋”李斌、“基层法官”邹碧华、“援藏学者”钟扬……一代又一代时代榜样,代表着共和国的脊梁,激励着全国人民。
1962年,焦裕禄到兰考,当时,正值兰考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严重,农业产量低,群众生活苦,焦裕禄同志以高度的革命精神,对干部和群众进行思想教育,掀起了挖河排涝、封闭沙丘、根治盐碱的除“三害”斗争高潮。他以身作则、心怀群众、无私奉献,奋战两年,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年仅42岁,40多年来,焦裕禄用生命在河南兰考燃起了一座永不熄灭的精神灯塔。
“八十年代新雷锋”张海迪,因5岁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不沮丧沉沦,而是自学成才,与疾病斗争,重塑人生信念。不仅翻译了十万字英文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励志作品,更自学针灸,忍受病痛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面对命运的残酷,张海迪时刻想着为人民多做什么,而不是索取什么,被称为“当代保尔”。
“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两度赴藏,历时十年,几次爬到海拔近5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担任西藏阿里地区地委书记两年时间里,全地区106个乡他跑遍了98个,行程达8万多公里。1994年,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孔繁森遭遇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藏族同胞在挽联中如此评价孔繁森:“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
与孔繁森一样,至今感动着雪域高原的还有援藏教授钟扬,在西藏工作的16年里,钟扬的足迹从雅鲁藏布江边到阿里无人区,从藏北高原到藏南谷底,怀揣着“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一粒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的信念,他将热血和生命献给了西藏,他的人格和情操,至今仍然感动着我们的时代。
习近平深刻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有这样的精神构成其强大精神力量,这样的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到哪一步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