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校,英雄诞生之地-凯发会员官网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之前,2019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在空军长春机场举行。完全可以说,东北与人民空军缘分不浅。人民军队的航校,诞生在建国前。人民空军的成立,离不开东北航校等作为基础。
回顾历史,1946年3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在吉林通化成立。成为中国战斗机甚至民航飞机飞行员的摇篮,至今不绝。如今,已举办到第七个年头的人民空军开放活动,有几年恰恰是与空军航空大学开学典礼一起举办的。
回顾从东北老航校到空军航空大学的历程,完全可以说,航校,是英雄辈出之地。抗美援朝战场上令美军闻风丧胆的著名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李汉、邹炎、王天保、高月明等,到2001年在海南上空与美军撞击、为保卫祖国而献身的81192号歼-8飞机飞行员王伟,包括民航系统的中国机长们,都是解放军系统航校毕业生。
先有航校再有空军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在北京成立,原军委航空局撤销,其人员及业务移交空军司令部。由此,11月11日成为了人民空军成立的纪念日。
作为一个独立的军种,空军当然不应该只有飞行员。包括机务、领航、场站、气象、通信、仪表、参谋人员,都需要培养。“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早在抗战胜利之际,1945年9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沈阳成立,参谋长伍修权就开始筹划组建航校。当年12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成立航空委员会,伍修权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当时有三项任务:一是组织人员赴南满各地搜集飞机器材。二是确定航校的办校任务、招生、训练的大政方针。三是把国民党投诚起义的空军驾驶员、投降的日本航空兵技术人员组织到一起,充分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自己的飞行员和飞机机械修理人员。
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虽然还没有空军,但也积累了一些航空人才。譬如1937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余部四百余人到达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当年10月,中共在新疆成立八路军办事处,与新疆军阀盛世才建立统一战线。这四百余人对外称“新兵营”,利用苏联援助盛世才的装备做教具,以苏联和盛世才的军事教官为老师,学习汽车、炮兵、装甲车、无线电和航空等不同专业。其中航空技术人才的培养,尤其受到中共中央的特别关注。中共从延安抗大、保卫部和摩托步校选调19人,与“新兵营”优选的25人共同组成航空队,学习飞行和地勤等航空技术。1940年初,“新兵营”大部分官兵提前回延安,而学习空军技术的学员则留下继续学习。1942年,由于形势变化,盛世才完全投靠蒋介石,包括航空队在内的140多名中共党员全部被囚禁,直到抗战胜利后才得以回到延安。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在曾任“新兵营”理论教员的著名飞行专家常乾坤的率领下,从延安出发,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跋山涉水,赶到了东北。
去东北的还有国民党空军的起义人员刘善本等。毛泽东在接见刘善本等人时曾指出:“去东北也是一个万里长征,那里生活很苦,但英雄有用武之地。”
加盟航校的还有日本人。1945年10月,中共东北局决定收编归降而来的以林弥一郎为队长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飞行员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各类空勤、地勤人员近200人。让他们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随即成立沈阳航空队,并指派刘风、黄乃一、蔡云翔、林弥一郎负责航空队工作。1946年3月1日,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林弥一郎被任命为主任教官。理论、实践、训练、教学,都在艰苦的环境下展开。由于蒋军飞机发现通化机场,进行轰炸,导致多架飞机受损,航校在成立仅1个月后,就搬迁到牡丹江。然而,牡丹江的海浪机场也曾遭到严重破坏——地面上没有像样的建筑,跑道上尽是弹坑。好歹等航校师生将机场修理得能用了,敌机又来轰炸了。1946年11月,航校再次搬迁到更北方的东安。东安如今的地名叫密山,和牡丹江之间的列车仍要运行五六个小时。当年的艰苦条件,如今更是难以想象——用马拉飞机,集体出动人力推着火车走。搬迁时负责押运的学生队学员,每人配发一支枪和30发子弹,遇到土匪就得停下来战斗。千辛万苦,完成搬迁。
东北的山林,寒风刺骨。到达东安后,由于住房简陋,师生们不得不戴着棉帽子睡觉。在“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下,后方的物资供应十分困难:航校在缺乏汽油的情况下,曾用酒精替代,让飞机能够升空;飞行人员的棉衣都是用面袋子缝的。东安倒是也有一些土特产——大豆、豆油、白酒、猪肉等,但这些物资又得通过好不容易谈判成功开设的边境贸易,与苏联方面交换航空汽油、棉布、棉花、汽车、食盐等物资。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更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5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于是,人们习惯称东北民主联军时期的航校为“东北老航校”。
从1946年3月到1949年11月空军司令部成立前夕,这所航校在三年半的时间里,共培养出各种航空人才560名。其中,飞行员126名,机务人员322名,领航员24名,场站、气象、通信、仪表、参谋人员88名。为中国空军的不断发展壮大孕育了第一批精良的种子,在人民空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速成奇迹从哪里来
1949年10月1日,东北老航校的毕业学员驾机编队通过天安门上空,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向世界宣布:中国必将拥有强大的人民空军。
抗美援朝的战场上,5名空军一级战斗英雄中,有3人出自东北老航校——王海、张积慧、刘玉堤。二级战斗英雄中,李汉、邹炎、王天保、高月明出自东北老航校。
为何东北老航校能一下子诞生一个英雄群体呢?在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理训系刘丽馨教授看来,得从一开始的人才选拔说起。刘丽馨说:“当‘东北老航校’的校舍、教员、设备都基本齐备时,在学员选拔上,大家出现了分歧——在学员选择的先决条件上,是更看重学员的文化基础,还是政治基础?其中大力主张把政治条件放在第一位的代表就是林弥一郎。他忠告我们培养飞行员,说空中没有万里长城。他说你们要培养的飞行员一定要忠诚于你们。”
经过激烈的争论之后,航校最终采纳了林弥一郎的建议,把政治条件放在首位,其次是身体状况和年龄,最后才是文化基础。在这样的选拔条件下,航校建设者很快就从各作战部队与山东抗大的一千多名学生中选拔出了105人,这其中就包括张积慧、牟敦康、林虎和孟进等后来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叱咤风云的战斗英雄。
从教学的角度分析,当年将文化基础放在选拔学员的最后一关来考验,对林弥一郎的教学来说,实则是添了麻烦的。进航校学习的很多学员,文化课底子很差。差到什么程度?第一堂航空理论课,飞行教官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道数学题——“15×26=?”得到的“答案”是——讲台下绝大多数飞行学员大眼瞪小眼。这样的情况,在其他国家的航校中是不可思议的。在中国来说,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但“东北老航校”师生并没有被这个现实情况所吓倒。
林弥一郎根据现实情况,带领一干教员,编写了适合当时中国学员实际的教材。然而,仍有不少学员感到,学理论比打仗、攻碉堡还难!但再难也挡不住学员们的斗志,不知道熬了多少夜,费了多少心思,这群曾经连四则运算都不会的学员们,硬是把航理掌握了!
即使是有所心理准备,认为政治过硬的中国学员一定能学好飞行的林弥一郎,对此也感到震惊!然而,学好航理,只是第一步。按照飞行训练的常规情况,想训练一个飞行员,要完整的经过滑翔机适应、初级教练机学习操作飞机、中级教练机训练仪表飞行和队列飞行,然后才能上高级教练机训练复杂气象飞行和战术动作,最终才能上真正的战斗机,成为一名可以实战的飞行员。
然而,“东北老航校”几乎没有初教机、中教机,即使高教机也很短缺,并且是从“捡洋落”那里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危险系数可想而知。换句话说,“东北老航校”学员一上飞机,就面临生死考验。1947年冬天,东北老航校迎来了年度最后一个飞行日。如同往常一样,飞行学员马杰三与教官一同登上了拼凑的飞机,滑翔,起飞。然而,危险说来就来,刹那间,机头一仰,倒扣下来,翻着跟头,扎向地面,是“螺旋”!千钧一发之际,马杰三沉着应对,推杆,蹬舵,瞬间,飞机改出——也就是恢复正常飞行!如果飞机不能及时改出,面对的将是机毁人亡!
后来成为王牌飞行员和中国空军司令员的王海在训练飞行时,因为没有初级教练机,要求直接用“九九”式高级教练机完成学习。在空中,王海大胆的动作甚至吓着了带飞的林弥一郎。不过,林弥一郎也并非不顾一切大胆让学员“自我放飞”。后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举击落了号称美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戴维斯而闻名世界的战斗英雄张积慧,在“东北老航校”期间,是同一批学员中最后一个被放单飞的。张积慧看到别人都放飞了,只有自己被卡,心里一万个委屈、不服气。然而,林弥一郎说,身为教官如果对学员不严格要求,那就是对学员、对中国人民的“最大的不负责”。在林弥一郎的精心指导下,张积慧又刻苦练了起来。最后他的单飞放得非常成功。
一花催得百花开
“兴凯湖畔重升空,蓝天复练基本功。敌机残杀仇必报,枕戈待旦看明朝。”这是当年飞行教员队队长吕黎平在日记本中留下的一首诗。当然,除了枕戈待旦准备打仗以外,“东北老航校”探索总结出的一套在战争年代组织飞行训练,以及机务、后勤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规章制度、方法,为创办适合中国国情的航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949年3月8日,“东北老航校”校长常乾坤、政委王弼等到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向中央领导汇报航校工作时,毛泽东高兴地说:“很好,过去在延安办不到的事,今天办到了。你们为今后正式建立空军做了准备工作,培养了一些种子。”
1949年8月,已确定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受命率领代表团赴苏联商请援建中国空军有关事宜,8月24日与苏联政府达成协议,由苏联帮助中国创办6所航空学校。新中国成立后,迅速组建了7所航校——分别是在哈尔滨和长春建立2所轰炸机航校,在锦州、沈阳、济南和北京建立4所歼击机航校。特别是为充分发挥“东北老航校”留下的人员和装备之作用,中央军委又批准在牡丹江再建一所运输机航校。12月20日,中央军委颁布命令,将上述航校依次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至第7航空学校。
校址确定后,人员的选调又成了首要的任务。空军领导经认真研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各航校校长人选全部由东北老航校抽调有飞行经验的干部担任,政委则从各野战军中选调。由此,也可以说,一花催得百花开,空军最早组建的七所航校,都流淌着“东北老航校”的血液。
如今总部位于长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由原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第七飞行学院和第二航空学院于2004年6月9日合并组建成立。其前身恰恰就是“东北老航校”。
在2019年度空军开放活动前,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称:“在新时代练兵备战中,空军注重加强电子战能力建设迈出了新步伐。‘擎电’演练作为空军实战化训练的新品牌,正在牵引空军电子战能力全面提升。空军坚持不懈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形成了‘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和‘擎电’五大品牌,全面提升空军综合作战能力。” 中国空军的实力,早已发生质的飞跃,而当年“东北老航校”精神内核仍在,仍将培养出新一代英雄……
链接:各航校首任校长、政治委员
第1航校校长刘善本(原“东北老航校”副校长)、政治委员姚克佑
第2航校校长刘风(原“东北老航校”教育长)、政治委员李世安
第3航校校长陈熙(原“东北老航校”2大队大队长)、政治委员王学武
第4航校校长吕黎平(原“东北老航校”训练处长)、政治委员李发应
第5航校校长方子翼(原“东北老航校”飞行科长)、政治委员王绍渊
第6航校校长安志敏(原“东北老航校”1大队副大队长)、政治委员张百春
第7航校校长魏坚(原“东北老航校”1大队副政委)、政治委员罗野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