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社会 > 正文

华克勤: “最美医生”是这样炼成的-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21-03-10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医生就是要有打破传统的魄力,没有创新,医学怎么能进步。
记者|王 煜


“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这是女性柔美的写照,是医者的价值所在,也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教授华克勤的人生信条。

  身为中国妇科微创技术的领跑者,华克勤从医35年来,以精湛医术和对病人的诚挚关爱、温婉谦逊,诠释医者初心,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21年3月初,华克勤的妙手仁心再获赞誉,荣获“2020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

  “最美医生”,她实至名归。


不仅“治病”,更要“救人”



  “妇产科的女性病人往往更加脆弱和敏感,经常承受着来自家庭的巨大压力,我们作为医生,一定要给她们更多的关爱。”谈到自身专业领域的特点,华克勤说。

  多年来,她正是这样做的。让华克勤至今印象深刻的一个病例是:2013年,当年31岁的芳婷(化名)抱着最后的希望,从外地来到上海找到华克勤。芳婷从13岁起就开始痛经,后来经检查发现是先天生殖道畸形,残角子宫未与阴道连接,经期血液倒灌造成输卵管积血和卵巢囊肿。她在当地医院接受卵巢囊肿剥离术时,切除了一侧输卵管。

  然而,手术之后芳婷的痛经还在持续;婚后,她又面临了不孕不育的困扰。来到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检查后,她才被发现原来自己有两个子宫,除残角外还存在单角子宫,并且曾被误切了健康的一侧输卵管。

  芳婷的这种情况,一般被认为基本没有生育的可能,她只求能解决困扰她多年的痛经问题。但华克勤没有放弃,她觉得为了这个家庭的幸福,还可以努力尝试:病人不是还有一个子宫和一侧输卵管吗?

  想让芳婷生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将她现有的两个子宫融合再造一个子宫,但这样的手术难度可想而知。华克勤说:医生就是要有打破传统的魄力,没有创新,医学怎么能进步,怎么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在她和团队的努力下,芳婷通过微创手术获得了一个几近完美的子宫。更令人惊喜的是:两年后,这个“二合一”子宫居然孕育了一对龙凤胎!

  “真是一个最完美的结局。”龙凤胎的顺利降生也检验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微创手术安全性的远期效应。在第46届aagl全球年会(业界顶级的妇科腹腔镜学术会议)上,华克勤领衔的这项“生殖道畸形子宫融合术”被列为继续教育课程向全世界推广。

  几年之后的母亲节,芳婷带着一双儿女重返医院感谢华克勤。那一刻,幸福洋溢在她们的脸上。

  “我们常说‘治病’‘救人’,其实很多时候它们不是一码事。”华克勤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比如对宫颈癌患者,如果只是“治病”,那一刀切掉子宫就可以了;但是要“救人”,就得考虑到没有子宫、没有孩子,患者的家庭和人生从此就充满了遗憾,医生要尽力帮助患者去避免这种遗憾。

  在她看来,医生不仅要治疗患者身上的病,更要理解他们心里的痛。

  2013年3月,沉浸在即将成为妈妈的喜悦中的25岁的静静(化名),被一纸诊断带来了晴天霹雳。“中期妊娠合并宫颈浸润性粘液腺癌”,这样的病症,多家医院给出了一致的治疗意见:立即终止妊娠,切除子宫。

  静静希望能留下孩子,她找到了华克勤。病人要立即切除肿瘤,否则将威胁生命,华克勤很清楚这点。但看着静静渴望孩子的眼神,她开始想:能不能既保留胎儿,又切除肿瘤?她总是尽一切可能帮助患者保住孩子,哪怕要承担比“一刀切”大得多的风险。

  当时,国际上仅有少量在开腹或经阴道完成的宫颈广泛切除术,但活产率很低。对这个中孕期的宫颈癌患者来说,风险更大,没有人尝试过。

  华克勤与团队成员缜密研判分析后认为:没有人成功做过,并非意味着不可能。3月21日,手术开始。华克勤团队小心翼翼地扫淋巴、打“隧道”、分离子宫动脉……7小时后,手术成功,肿瘤切除,胎儿也保住了。

  术后,医生们给静静一路保胎,直到7月7日凌晨,她产下女婴,并在剖宫产术后接受宫体切除术。华克勤长舒一口气,她尽力为又一位病人争取到了最好的结果。

  这是世界首例“中孕期腹腔镜保留子宫宫颈广泛切除术”,改写了以往中孕期宫颈癌患者需要终止妊娠、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的历史。

  像这样的创新尝试,已经是专业领域内卓越领跑者的华克勤,近年来做过许多。她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将“不可能”变成“可能”,不仅着力于解决病痛,更尽可能地为她们保留生殖器官、保全生育需求、保持生理功能,以维护女性的尊严与幸福。伴随着病人和同道赞誉的,是背后许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她说:她的勇气和动力,来源于患者的支持与信任。


为了病人,不断挑战


  有一段时间,每逢周末,华克勤都会匆匆赶往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课堂,不是去讲课,而是去听课——她与那里的整形外科医生探讨如何把女性生殖道修复做得更好。

  华克勤在门诊中遇到不少十几岁的女孩子,青春期到了,月经没来,一检查,发现是先天性无阴道、无宫颈。孩子们本人对此没有什么概念,但华克勤心里很着急:“她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的婚育怎么办,未来又会面临多大的压力?”

  为了她们,华克勤开始了生殖道修复、整形方面的研究。她与同道不断探索生殖道的合适代替材料,从最初的皮瓣到乙状结肠、腹膜以及生物网片,华克勤一直在迭代更新自己的技术。所有新的手术,都是她带头第一个做的。

  传统治疗生殖道畸形整复手术后需要使用木制模具,但木头弹性差,放置在阴道内有疼痛感,患者常常因不能坚持放置而影响疗效。“用什么替代品能让病人的体验更好?”华克勤拿着模具思考了很久。后来,她想到了柔软的硅胶,立即联系厂家尝试生产。很快,硅胶模具投入使用,患者反馈很好。

  在同道看来,华克勤是个“发明达人”。她常自己画图纸,联系工厂生产新的手术器械和治疗产品,手握多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

  “单孔虐我千百遍,我爱单孔如初恋!”华克勤曾如此形容自己与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的关系。单孔腹腔镜手术是从患者的肚脐或者天然腔孔进入操作,能做到在患者的腹部不留下任何疤痕。“我也是女性,我非常能理解女性对于美丽和隐私的追求,所以为了她们,我要全力去掌握好单孔手术。”华克勤向《新民周刊》记者表示。

  而单孔手术的难度比传统腹腔镜手术要高不少:传统手术可以有他人协助操作,但单孔手术全靠主刀医生一人开展;有的手术,医生可以坐着操作,单孔手术需要医生长久保持比较僵硬的站立姿势;在刚开始接触单孔手术时,医生所需操作时间可能比传统手术多出一倍……这一切,只要能给患者更好的体验,华克勤都认为是值得的。

  单孔腹腔镜手术常常需要单孔器,用一次的费用就是近8000元,患者全自费。华克勤心想:能否不用单孔器,为患者省钱?

  有一次,外国专家来做手术演示,华克勤交代学生去观摩。学生回来后汇报:他们不利用任何辅助器械,把皮肤划开,推开脂肪,利用筋膜层的硬度做了一个小平台,代替了单孔器。华克勤听完后,当天下午就带着学生做了一个这样的手术,获得成功。之后,她成为国内最早尝试不用辅助单孔器的几个专家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统计结果显示:全球宫颈癌每年新发病例近57万人,死亡约31.1万例;其中我国每年有10.6万新发宫颈癌病例,并有约4.8万例死亡。如今,宫颈癌疫苗虽已上市,但普及尚需时间,及时的筛查仍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

  但是,基层地区缺少宫颈疾病专科医生及病理医生,无法进行宫颈癌初筛。依靠大城市医务人员的上门支援和患者出来就诊,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且增加了患者的医疗成本。为了帮助这些地区的患者,华克勤近年来跨界开展科研合作,将大数据和ai运用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全流程平台管理,设计出辅助医生进行宫颈癌筛查的ai工具集,已进入验证及推广阶段。“这套工具的筛查判断能力目前已经达到主治医师的水平,能让基层地区的民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有效的筛查。”


温暖“今天”,心系“明天”


  “有时去治愈、常常在帮助、总是去安慰。”华克勤诊治的很多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情绪普遍比较低落,她把这句话融入到了诊疗中的每个步骤、每分每秒。

  患者们说:问诊的时候,华克勤总是仔细倾听;做妇科检查之前,她一定会安慰病人,然后才轻柔地操作;冬天,她从来都是先搓热双手再给病人检查;抢救病人时,她常常一守就是一个晚上,不到病人情况稳定绝不挪步离开。

  一名83岁晚期妇科癌症患者,癌肿累及肠道,大便溢出,华克勤查房亲自检查创面为其擦拭,并检查大便性状,从不嫌臭怕脏,这一点连患者家属都说自己做不到。一名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患者上手术台后,她始终陪在一侧,紧紧握着患者的手,给予对方力量和勇气。一名早产儿出生后,她立马赶到新生儿室拍了孩子的照片给患病的妈妈看……“最美医生”的点点滴滴,患者看在眼里,感怀于心。

  而华克勤的内心,也充满了对患者的感恩。“病人对医学的贡献,对我的鼓励和肯定,我一直记在心里。”

  她对医学的热忱、对患者的关爱,源于家族的言传身教。华克勤的母亲李超荆教授,是我国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疾病、生殖免疫领域知名专家。

  华克勤小时候,母亲李超荆非常忙碌,不是在医院看病人,就是到郊区参加医疗援助。难得回家陪她给她讲睡前故事时,“其他妈妈讲童话,我的妈妈讲的是一个个看病的故事”。对病人的关爱、为病人服务的理念,从母亲的字字句句中流淌进了华克勤的心里。

  “从小我就爱闻母亲做手术戴的乳胶手套味道”,华克勤高考填志愿时,只填了医学专业。“我喜欢动手,性格也比较果断,而妇产科又是一个兼具内、外、儿科的综合型医学专业,所以我最终选择了它。”华克勤说。

  在华克勤看来,临床治疗是“今天的故事”,医学教育是“明天的故事”。回顾自身的从医经历,她希望,当下在医学院学习的年轻人,能够问一问自己:你要的是什么?是否对医学真的有兴趣,又愿意追求情怀?“医生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如果你认同这一点,那就有成为好医生的前提。”

  她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要有对病人的关爱,然后就是要甘于寂寞、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病人服务的能力。其实,这是无论在当医学生时还是从业后,都一直要坚持做到的原则。

  她的理念和行动也正在后辈中传承。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每个人都能找到前进的动力,因为“每天都能接触到华书记这样的好榜样”。

  “我最感动的是当我还是个小医生的时候,华书记让我上台主刀并且亲自为我扶镜指导。”如今已为主任医师的丁景新说。无论是临床还是行政工作,华克勤对医生和员工都充满着信任,她鼓励他们放手大胆地去实践,而她在一旁做好监督和保障。“如果在一个学术会议上,不是只有我上去发言,而是我的学生们都能去演讲分享,那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华克勤说。(记者 王煜)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