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热的背后-凯发会员官网
“现阶段,我周末的课都排满了,不接受新的私教学员了。”这是从事网球教练工作的蔡先生发在朋友圈的一句话。
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直到新学期开学,体育培训市场火起来了。所谓“双减”政策,亦即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此时,正处于暑期。但已经有学员在与蔡先生沟通,希望将平日的课转到周末来上。而更多新报名的学员,则直接希望蔡教练将课安排在双休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来,“双减”政策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而双休日属于国家法定休息日。在校外学科类培训退出双休日市场以后,这一空白迅速被体育培训给占领了。而随着教育部9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未来将“进一步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特别是将要“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使得在可预期的未来一段时间,青少年体育培训热将进一步升温。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37万家艺术类培训相关企业、66万家体育运动类培训相关企业。“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以上两类培训相关企业新增了3.3万余家,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9%。然而,体育培训热背后,也有一些新的问题,或者说矛盾,需要化解……
“双减”和“一加”有指引
一边在做减法,甚至是“双减”,不仅减作业负担,还要减校外培训负担;另一边则是做加法。在9月3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给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不断完善“健康知识 基本运动技能 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推进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设,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尽管据王登峰介绍,目前我国已建设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网球和冰雪运动特色学校43010所,可确实仍无法满足“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的要求。是等教育部以及各地教育部门对各基础教育学校进行布局,还是家长主动出击了呢?因为有王登峰所说要提升中考中体育分值系数,要启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研究,许多家长已经未雨绸缪起来。
实际上,在教育部发布会之前,许多地方已经在围绕体育中考这根新的“指挥棒”在运作了。
一些地方在提高中考体育分值:广州中考体育总分从60分增至70分;长春从40分增至50分;云南脚步迈得全国最大,体育分值从50分增到100分,与语文、数学、外语平起平坐。
还有一些地方,对体育考核项目进行调整。譬如安徽省,从2020年开始,就在《初中学业水平体育与健康学科考试工作方案》中规定,不再设必考项,考生可以从选择原必考项目,或者各地确定的选考项目,只需自主选择两项,每个项目的分值各30分,总分值60分。如此一来,一些考生就不再选择女生“800米长跑”、男生“1000米长跑”,而选择足球、篮球、一分钟跳绳、立定跳远等项目。
2019年,上海市教委制定了《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作为新增项目纳入升学体育考试范围。《新民周刊》记者从普陀区网球协会了解到,自那时候起,家长报名让孩子学网球的,就明显增多。
当时,曾有媒体披露,“上海各大体育场馆开始陆续上马‘中考体育’相关的培训,一些培训机构打出了‘运动兴趣 应试提分’的口号。有的机构还推出了‘3个月中考体育提分计划’,为学生配备‘中考顾问团队’和‘具有丰富测评经验的专业教练团队’,收费不菲”。
作为一家机构的网球教练,蔡先生目前在一家挨着一家做家长工作,希望原本上私教课的孩子,有了一定基础以后,可以转为上集体课,或者转到非双休日的下午5点以后排私教课。
但蔡教练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譬如有的孩子在开学前,根据“双减”的要求,不仅双休日没有报课外课程类辅导班,就连周一到周五也没报班。原本指望放学后到他这里练网球的,可开学以后,家长拿到学校的一份《告家长书》,说在放学后,15时30分到16点30分提供作业指导,16点30分到17点30分提供“多彩活动”。表面上要求家长根据实际需求选填是否参加,可实际上却希望全员参与。家长哪敢说个“不”字?乖乖填“自愿参与”,被“强行关爱”。这样一来,就造成一些孩子不得不改到周六、周日来打网球。“实际上,无论网球,还是其他运动项目,并不是每周参与一次就可以提高水平,或者达到锻炼目的的。”有家长如是说,“我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的可以自我支配的时间,而不是被学校打着‘减负’的名义留下来,到头来又是主课老师进班级!”
对于体育类培训机构的教练来说,他们也希望小班化教学,而不是大家集中在周六周日,造成“一到五吃不饱,周六日吃不好”的现象。如果小班化教学、符合科学训练地进行指导,则能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且能够发现运动好苗子。“有的孩子,本身倒也不是希望成为顶尖运动员,他们的体育项目能力比少体校学员低,但比大多数孩子又略高。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制、合理安排学习、训练、休息时间,确实需要考虑。
在2021年的暑假,学游泳的孩子也显著增多。记者在上海市内多家游泳馆了解到,有的家长为孩子报名指定教练的一对一课程。然而,在孩子学会了一种或者两种泳姿以后,教练就与家长沟通,希望孩子能转到一对二甚至一对六的班。“没办法,今年想学游泳的孩子太多,实在周转不过来。”在嘉定区某游泳馆从事游泳教练工作的徐女士说,“不过,开学以后,情况会发生变化。平时人会少,双休日人会多。游泳项目虽然有一定季节性,但在上海中考体育中,耐力可选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长跑,或者游泳。许多孩子觉得学了游泳,增加一项技能。从去年的情况看,因为我们是温水游泳池,淡季仍然可以开放。总体上,2020年冬2021年春的学员人数,超过往年。”
在2021年暑期,上海市体育局首次发放体育游泳专项券。每日8点、12点、18点发放,游泳券面值有10元、20元、30元,每位市民每周最多可以领取3张。徐教练说:“尽管我教的小朋友,他们的家长也有人尝试去线上抢券,可大概是抢券的人比较多,整个8月份没人抢到过。但反过来说,大家也通过体育局发券这件事,发现政府现在是鼓励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运动的。所以来游泳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为什么这些项目受欢迎
上海的网球场也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状况——各大网球场不允许电话预约,要求消费者每周一早7时去现场排队预约场地并现场支付场地费。“黄牛”则伺机而动。上海黄浦区的一名“黄牛”告诉记者,自己每周一早上4点起床去体育中心排队,原价150元1小时的周末网球场地,至少到200元才能出手,高的时候可以卖到280元。
网球、游泳等项目,显然受到了“双减”带来的好处,当然也面临市场的进一步规范。但另一方面,田径、举重、射击等项目,这两年的选材面越来越窄。许多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参加这类运动。原本一些学校有开展此类项目的基础,但这两年竟然招不到学生,更别提校外体育类培训机构在这些方面分一杯羹。
有相关专业的教练向记者分析,田径的中长距离项目、举重等项目,训练相对枯燥,特别是到了半专业训练阶段,又比较艰苦。生活在大都市的孩子,许多人坚持不下来。一些家长也不愿意孩子参加这些项目。譬如有的家长认为,举重会压身高。与之相类似的——体操,曾经是上海青少年业余体育运动中重要的一个项目,目前参与者也越来越少。“跳马、单双杠之类,确实仍在一些地区的中考选项中,可这些项目,在一些家长和同学看来,危险系数比较高,不愿意参与。我们也注意到,目前的初中男生中,引体向上做得到达标、优秀的人的比例,比20年前要少许多。也就是说,男生的上肢力量总体上不及以往。”一位中学体育老师称。
游泳项目则不同。本身,参与游泳训练的孩子,大多数是先学泳姿,再练短距离。很少有人去练400米甚至更长距离者。家长认为,家里的小胖墩之类,通过游泳能使得身材更匀称,外形更美。而如今,游泳场馆的大数据收集、智能管控、救生系统做得相当不错,令家长也感到放心。
“不仅是网球,我了解下来,譬如乒乓球、羽毛球,也就是‘三小球’都比较受家长、孩子欢迎。”普陀区网球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当然存在冠军明星效应——本来,中国的乒乓球、羽毛球明星球员就多;至于网球,记得李娜夺冠那一年,我们参与网球训练的孩子一下子就多起来了。”另一方面,此类隔网比赛的项目,在城市青少年中比较受青睐。原因在于隔着网比赛,不容易受伤。
亦有人向记者反映,过去几年,有美式橄榄球等项目在中国一些大城市搞推广,但总是波澜不惊。“中国青少年,相对来说还是不够野,大多喜欢非对抗性的项目。”足球,可以称得上是个特例,近些年参与者又多起来了。但特例背后,亦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譬如“双减”政策下压力山大的教育培训机构,也在寻求转型或者开辟新的生财之道。某以教培著名的机构分别于7月23日、8月6日宣布开设针对中考的足球课程,已于暑假开放课程体验。新东方甚至表示——“体育课1:1还原中考测试现场,测后生成专属报告,根据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分析不足,给出提升建议。”问题是——不以射门进球比赛赢球为目的,而单练绕竿带球这样的花拳绣腿,这和此前一些学校搞出的足球操相类似。这种“足球”还能叫足球吗?
当然,即便同样是隔网项目,培训市场也冷热不均。譬如排球,尽管是隔网项目,却不如篮球培训市场火爆。有体育培训从业人员向记者分析,原因在于排球群众基础、普及率不如篮球高。同是三大球,家长们更爱给孩子报篮球班。在南翔某销品茂里开设一年多的某品牌篮球馆,带着刚上幼儿园的娃来学篮球的吴女士告诉记者:“这边的乌克兰外教身高2米出头,很有职业球员风范,又是英语教学,我觉得娃很喜欢,就报名了。”除此之外,练篮球可以从罚篮开始练习,相当于个人项目。即使集体项目,也有参与者较少的三对三比赛。
比之三大球、三小球、游泳来,跆拳道、武术等等,也常年受到家长的欢迎。当然,也有击剑、高尔夫、冰球、马术等所谓小众、“高端”项目渐渐进入公众视野。参与这些项目的孩子,家长的希望,无非提升孩子的素质,以及未来能够在出国留学后,更快适应所在院校的社交环境。(主笔 姜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