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风云再起?-凯发会员官网
阅读提示:当前,关于东北亚的未来情势,仅仅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会发生战争,表面上的和平显然是各国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撰稿|朱宇伦
当今世界,若以地缘政治而论,地区形势最为复杂的,或许是极端组织肆虐、以海湾为中心的阿拉伯半岛,又或许是政治与军事交锋不断、北约与俄罗斯对峙的前沿——曾经为苏联铁幕所笼罩的东欧平原。
从叙利亚到乌克兰,从伊斯兰世界到独联体国家,硝烟的弥漫下,似乎会让人在不经意间,忽略另外一块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的地区——东北亚。进入2017年,伴随着朝鲜多次试射导弹与“萨德入韩”计划的推进,以朝鲜半岛为源头,一股危机感,正在向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辐射。
半岛危情
如果说,东北亚博弈的暗线与实质是美国与中俄两国之间(主要是中国,美俄的主战场在东欧)的大国博弈的话,那么,东北亚之争,真正被放到台面上的争斗,在于冷战机制依旧残存的朝鲜半岛。正如朝鲜半岛在二战后成为美苏对峙的前沿,被人为划定为北纬38度线两侧的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一样,半岛的当前局势,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
首先是朝鲜,目前美国在东北亚最为棘手的对手正是朝鲜。此前,美国外交学会曾列出2017年度美国决策者需要“高度优先预防”的7个紧急事件,朝核危机赫然位于榜首。而进入2017年,关于朝鲜试射弹道导弹,并有意进行第六次核试验的各类消息更是层出不穷。
5月21日,韩联社援引韩国联合参谋本部消息称,朝鲜当天下午4时59分许在平安南道北仓一带朝向半岛东部海域试射1枚弹道导弹,飞行距离约为500公里。韩联社称,这是今年来朝鲜第8次试射弹道导弹,也是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政府成立以来朝鲜的第2次射弹。
6月9日,据朝中社报道,朝鲜成功试射由朝鲜国防科学院研发的新型地对舰巡航导弹,这是朝鲜首次试射此类型导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观看了试射。而自今年5月以来,短短一个多月时间,朝鲜就进行了5次导弹试射,导弹类型包括远中近三种射程弹道导弹、新型防空导弹和新型岸舰导弹。
紧接着,6月10日,朝鲜《劳动新闻》报道称,朝鲜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试射洲际弹道导弹。朝鲜方面似乎对其研发的武器系统很有信心,声称:“最近的一系列战略武器测试表明,我们离发射洲际弹道导弹的时间并不遥远。”
朝鲜的一系列行动,是对美国今年3月份以来一系列战略威慑的强硬回应。今年3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参观局势紧张的朝韩边境后曾表示,倘若朝鲜继续发展核武器计划,美国会对朝鲜采取军事行动。随后不久,刚刚参加完美韩军演,原计划从新加坡驶向澳大利亚的“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改变航向,重新驶向朝鲜半岛。
朝鲜之所以敢于和美国针锋相对,是因为迄今为止,尚未有拥核国家遭受军事打击的先例,也就是说,朝鲜认定,美国不敢对很大几率已经事实拥有核武器的朝鲜发动军事行动。
目前来看,朝方的“赌博”,也许有其道理。尽管先前特朗普政府的多位要员对于朝鲜,都提出了极为强硬的措辞,但是,真正发生这场兰德公司预测中烈度极大的战争的可能性,其实并不大。华盛顿势必要考虑发动战争的利弊得失,对于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来说,可并不想在上任总统之初,便做出这样一桩赔本买卖。
再说韩国,半岛局势先前的各种变化,很大程度源自于韩国政府2016年的一项战略决议——引进美制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即“萨德系统”。“萨德入韩”,表面上声称是作为韩国防御朝鲜方向的自卫武器系统,但是,部署在韩国这样一个敏感地带,美国监视、预警中俄两国战略弹道导弹动向的司马昭之心,未免有些太过明显。
5月22日,韩国《亚洲经济》援引相关报告结果称,若“萨德”问题未解决,中方持续对韩旅游业采取“限制措施”,将带来5.6万亿-15.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344亿-933亿元)的经济损失。
此前态度一直不温不火的俄罗斯,近来针对“萨德入韩”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强硬起来。据俄塔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6月1日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不会对美国反导系统的发展壮大冷眼旁观,不会无视“萨德”组件出现在韩国。
普京还表示,在俄罗斯实际控制的俄日争议领土南千岛群岛(日方称“北方四岛”)上加强军事部署,将会是俄罗斯的“理想选择”。
韩国国内的反对之声也日渐强大,朴槿惠“亲信干政门”之后,急需重整韩国政坛、稳定国内形势的韩国新任总统文在寅,面对周遭四面楚歌的形势,显然对于“萨德”的部署有了缓兵之意。
韩国总统府6月5日传来的消息称,总统文在寅指示韩国防部对“萨德”用地进行大规模环境影响评价,使“萨德”入韩获得程序正当性。这一大规模环评程序复杂,耗时预计达到一年以上,加之先前国防部涉嫌瞒报的4辆发射车难以尽快部署到位,也就意味着,“萨德”反导系统完全启动的时间极大可能推迟到明年。
朝鲜半岛一度危如累卵、剑拔弩张的情势,在一番你来我往的博弈之后,终于暂时缓和。但是,伴随着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走马上任,这或许只是东北亚未来数年复杂局势的开端。
美国的亚太情结
在东北亚局势错综复杂局势里的几个主要国家(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以及美国)中,最值得关注的,依旧是美国。美国在东北亚并无领土,但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局势,对于山姆大叔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904年,英国地缘政治学大师哈尔福德·麦金德爵士提出“地缘战略冲突”理论,将欧亚大陆的北部核心区界定为“心脏地带”,将毗邻该区域的德国、奥地利、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界定为环绕心脏地带的“内新月”地区。麦金德认为,俄德联盟或征服了俄罗斯的中日帝国,将能够争夺世界霸权。
这一理论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无疑将矛盾的中心引向了太平洋西岸的东北亚地区。美国人认为,一旦任何一个国家获得该地区的主导地位,美国在太平洋的属地乃至美国的西海岸,都将暴露在一个缺乏其他力量制衡的强国面前,这对于美国来说是无法接受的“噩梦”——即便在当时的东北亚,存在的不过是日薄西山的晚清政府、无暇东顾的沙皇俄国与初露峥嵘的岛国日本。
于是,避免在东北亚乃至整个亚太地区出现一个主导性国家,成为了美国制定亚太政策的导向与基石。而在某种程度上,美国的亚太战略恰恰就是其东北亚战略的延伸,换言之,美国亚太战略的核心,在于东北亚。
自20世纪初,美国就不遗余力地奉行“亚太平衡”战略。这一战略的施行在二战之后几乎达到顶峰,日本战败,新中国成立,朝鲜半岛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于是,美国大力扶植曾经的敌人日本,作为制衡东北亚的重要棋子。
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其间的一系列政策大概可以视作美国亚太战略的“1.0版本”。伴随着海湾战争的爆发,美国逐渐将战略重心向中东地区转移,9·11事件的爆发更是成为了美国插手中东事务的绝好借口。
但与此同时,美国并没有放弃对于东北亚局势的密切关注。在新世纪,中国快速崛起,隐隐有成为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的区域性主导大国的趋势,这无疑让美国人坐立难安,于是,“2.0版本”的亚太战略应运而生。
2009年,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上台,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2009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会议上首次提出“重返亚太”概念。2011年10月,希拉里在《外交政策》杂志发表题为《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从理论上对美战略重心东移和未来10年亚太战略作了全面阐述。
2012年6月,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在新加坡出席第11届“亚洲安全大会”即“香格里拉对话会议”时,明确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作为“重返亚太”战略的深化与体系化。在这一战略引导下,美国海军从2012年起,将把10%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转移到太平洋方向,到2020年,将有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2013年6月,美国继任国防部长哈格尔在第12届“香格里拉对话会议”中重申了“亚太再平衡战略”,并宣布,在海军军力部署的基础上,会将美国空军60%的海外力量部署到亚太地区。
2016年9月29日,在美国大选紧锣密进行的同时,时任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在圣迭戈的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上发表讲话,再次强调“亚太再平衡”战略,称将继续提升和稳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军力优势。
从言论到行动,在过去的数年间,美国政府都在坚定不移地以攻势姿态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因此,当特朗普今年初正式宣布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各方纷纷在猜测,这位商人总统会为亚太情结极重的美国提出怎样一个“3.0版本”亚太战略。
实力促和平?
去年美国大选期间,特朗普曾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表示,美国应集中精力应对国内的挑战,少关注一些世界其他地区,包括从中东、欧洲到亚洲的问题,并对美国是否应保持其在亚洲的姿态提出质疑。据此,国内有分析人士预测,特朗普当选后,推行“美国至上”的理念,将会从亚太地区收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会因此扩大。
2017年3月14日,美国国务院代理亚太助卿董云裳在华盛顿宣布,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已经正式结束。这一举动似乎印证了之前的一些猜测,但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亚太再平衡”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亚太战略的结束,特朗普或许会拿出比“亚太再平衡”更为强硬的政策,至少美国国内是这么认为的。
尽管截至目前,特朗普政府仍未拿出完整的亚太政策来,但是,近期的一系列军事、政治行动已经让美国的下一步亚太战略初现端倪。
6月2日,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开幕。此次会议,美国在国防部长马蒂斯出席的基础上,一同参会的还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福德,以及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里斯,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的军事委员会主席也都到场,阵容空前豪华。6月3日上午,马蒂斯在对话会上发布主旨演讲,声称“美国是太平洋国家,重视亚太的战略不会改变;特朗普政府一方面会继续强化在本地区的军力部署,另一方面也仍然会巩固与盟国的关系”
从退出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到退出巴黎气候协定,特朗普政府先前的一些举动让美国的亚太盟友们深感不安——“美国第一”是否真是美国战略收缩的信号。美方此举,其实是在提振美国亚太盟友们的信心。
香格里拉对话会开幕的同时,美国正在东北亚进行多年来规模罕见的力量展示——美国海军对外公布了“卡尔·文森”号、“里根”号两艘核动力航母与日本自卫队准航母“日向”号在日本海联合训练的现场画面。
另据美军太平洋舰队发布的消息,“阿什兰”号和“好人理查德”号两艘两栖舰先后于5月26日和6月1日从日本西部的佐世保出发,开始在西太平洋海域的巡航;此外,5月31日,“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奥林比亚”号停靠日本横须贺。
对此,美国国防部长高级顾问赫尔维评价说:“我们实施这样的行动,意在展示美军的战备状态。我相信,这些作战力量随时准备好执行,总统或者国防部长下达的任务。”
而美方高层对于亚太地区频繁的到访也恰恰印证了特朗普无意战略收缩。今年2月初,内阁完全成型之前,国防部长马蒂斯率先访问日韩;随后,3月份,针对半岛局势,国务卿蒂勒森前往中日韩进行斡旋;4月份,副总统彭斯到访日韩、印尼及澳大利亚。
只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同样是“实力促和平”,面对多极化情势下的世界,美国是否还有足够的实力,像30多年前对付苏联那样,促成自己所认为的“和平”?
未来情势
当前,关于东北亚的未来情势,仅仅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不会发生战争,表面上的和平显然是各国都希望看到的结果。
不过,最为令人头疼的朝核问题,最近几年恐怕难有改善趋势,尽管文在寅政府有重启谈判之意,但是实质上的各种对话机制早已冻结,平壤方面不停试射导弹用以换取政治筹码的行为,一时也不会停止。“萨德入韩”目前只是推迟,而非取消,韩国国内“核武装论”抬头,半岛局势依旧有再度恶化的可能。
此外,值得注意的两点,一是日本军事大国化步伐的加快,安倍政府先后解禁集体自卫权与通过新安保法案,此前还传出,日本有意引进“萨德”系统的传闻。二是美国撮合下的美日韩三角军事同盟,尽管日韩两国之间本身也是龃龉不断,但却并不妨碍两国积极配合美国插手中国南海的事务。
至于更具体的发展,恐怕还要看特朗普政府亚太政策的最终形成,以及中国能否在一团乱麻的现状下,逆势而上,成为东北亚真正的“和平之盾”。当然,我们无需太过悲观,或许正如上海社科院亚洲问题专家王泠一博士所言:“东北亚的局势不会为半岛所绑架,世界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依旧会很精彩。”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