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观察家 > 正文

日本大学生访华团看到了什么?-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9-03-0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中日政府每年都在邀请对方国家学生访问本国。如何让对方国家青年了解、理解自己国家,这对两个国家的外交当局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中日关系正在好转,中国对日国民感情好转较快,但日本对华好感度改善并不明显,其中原因何在,很值得深思。
作者|刘 迪

  去年岁末,两名日本同学找我写推荐书。她们想参加“2019年日中友好大学生访中团第一团”。我查招募网页,这是中国政府出资的例行项目,委托日中友好协会代办招募人员。访华团含学生100名,事务员10名。2015、2016两年各邀3团,2017、2018两年各邀两团。上述招募通知由日中友好协会发日本各大学,日中友好协会负责遴选。日前,我推荐的两名同学中一名入选。收到联系,我很欣慰。

  上述两名同学均为1年级学生,选修我中国政治研究课程。我很欣赏她们的智力品质,课堂上举一反三,发言积极。上述入选同学表示,要认真学中国知识,3月底访华回来再汇报。另一落选同学也来信说,要继续学习有关中国知识,我则回信鼓励。

  日中友协如何遴选报名者,我不知道。但从结果看,入选者遍布日本各地。其中有人是中国语言学习者,也有完全与中国无缘者。从执教经验看,日本大学生中关心中国的同学有三类。一类是专攻中文,另外一类是父母一方或双方有中国背景,再有一类就是“归国子女”,曾跟父母前往中国,即拥有“中国经验”。但我推荐的同学,不属于上述三类。这从反面证明,该团成员涵盖层面较广。

  这种政府出资的事业活动效果究竟如何?以往访华团员返回日本,都要写份访华报告。这些内容,可在日中友好协会网页上确认。上述报告,我不知中方邀请单位是否阅读,有何感想。我觉得,中方应译成中文,在中日友协网站公布。毕竟,邀请费用来自中国的纳税人,这个结果应向中国人民报告。

  查2018年访华团报告,有108页。阅其内容,正面居多。其中既有对中国进步的震撼与惊叹,也有许多“细节”让我们深思。不少报告谈到他们的中国印象,并比想象的清洁,也无垃圾散乱现象。但他们对某些细节,还是有些在意。例如入境审查官冷淡,餐厅店员行为的“不亲切”,商店人员不着工装等细节,都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但也有从“文化”角度解读上述现象的报告。例如某一学习中文专业的同学,认为上述现象只是“文化差异”,上述人员的态度行为,并不妨碍工作进行。这些态度行为虽与日本不同,但未尝不可。当然,还有许多“文化”细节,让日本同学难以适应,如多数公厕无免费手纸,手纸无法冲洗,安检太多太烦人等。

  中日政府每年都在邀请对方国家学生访问本国。如何让对方国家青年了解、理解自己国家,这对两个国家的外交当局来说,都有重要意义。中日关系正在好转,中国对日国民感情好转较快,但日本对华好感度改善并不明显,其中原因何在,很值得深思。

  一个国家是否有魅力,除了富裕、科技文明先进外,社会秩序、文化以及国民素质也都在评价之列。这些都是“软实力”,其建立需要政府与民间,社会密切配合。关于上述访华团,更需要中国邀请部门、媒体将外部对中国的观感反馈给国内读者。以前在国内常读《参考消息》,记得其中刊登不少外界对中国的评论。今天国内媒体如果把这些日本同学的访华观感如实翻译刊登,可为国内思考中日关系提供一个域外视角,同时也可启发民众,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植我们的“软实力”。

  30多年前,中国政府曾经邀请3000名日本青年访华。从效果看,那个活动非常成功。而目前中国政府邀请日本大学生访华事业,也历时经年。这个成果以及其中建立的人脉,是否能继续维系?如何把这种活动建立起来的人脉、经验维系推广下去,这需要邀请机构与日本民间机构合作,做好后续工作。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