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家,因“地下野火”走出半殖民地-凯发会员官网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事实上,在当时的世界,与中国处于类似“半殖民地”的还有奥斯曼帝国、波斯和暹罗。在西方列强的蚕食下,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国家除了丧失领土之外,在现代化过程中走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最终形成了今天的土耳其、伊朗和泰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说法何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的研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概念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半封建”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已经开始使用,而“半殖民地”概念则是列宁在阐述民族殖民地问题时的用语,且最早用“半殖民地”或者“半封建”概念指称中国的也是列宁。
早在1912年和1915年,列宁曾在《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与《社会主义与战争》等文章中,分别提到中国是半封建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1916年初,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的文中,把波斯、中国和土耳其列入半殖民地。他把半殖民地称为“过渡形式”,认为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过渡到苏维埃制度,然后经过一定的发展阶段过渡到共产主义。
1929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通告第28号》,指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关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一个完整的概念。
1939年12月,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这一重要著作,准确地阐释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例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占着显然的优势;民族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软弱;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正因为毛泽东对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作了科学的论证和总结,此后,中国共产党内和中国社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就基本统一了。
帝国主义争夺的缓冲地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俞沂暄老师对《新民周刊》表示,半殖民地是指帝国主义势力渗透很深,甚至把持了一国的经济等命脉,严重损害了该国的独立和主权,但是并没有直接统治该国,该国法律上仍是独立的。
从帝国主义国家的视角来看,为什么不对一些国家进行直接的殖民统治,使之保持法律上独立的状态,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是帝国主义国家争夺的缓冲地。例如,暹罗是英法在中南半岛统治的缓冲地,波斯是英俄争执不下的国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是英国制约俄国的重要环节。这一点在中国也部分成立: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就认为,清政府如果垮台,最有利于近水楼台的俄国。
另一方面,半殖民地对于帝国主义国家而言在直接统治上颇有难度。以中国为例,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个地区差异很大,人民不屈不挠——义和团运动的意义,就是显示了中国人民自发反抗的力量。暹罗王室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民众基础;波斯是文明古国;奥斯曼帝国曾经不可一世。换言之,在帝国主义疯狂争夺的时代仍保持独立的半殖民地,都是那些历史悠久、政治传统深厚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有两千多年大一统传统,是个统治完备的中央集权国家,尤其是清朝在维持大一统方面成效卓著,在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对边疆地区统治方面有很多举措,19世纪70年代还收复了被阿古柏侵占的新疆,这是很了不起的,更是其他看上去相似的国家比不了的。
19世纪列强角逐下的棋子
在钱乘旦主编的八卷本《英帝国史》第五卷中,提到整个19世纪,觊觎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对巴尔干和近东、中东地区抱有野心的西方列强(主要是英、俄、法、奥、普鲁士),根据自身的利益彼此勾心斗角、时分时合。
由此可见,19世纪围绕东方问题上演的一幕又一幕近代外交史上的大剧,导致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诞生,也加速了这些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以奥斯曼帝国为例,这是个西方意义上的帝国,核心区域就是现代土耳其,还有通过征服获得的地区,如西亚、北非、巴尔干。奥斯曼帝国内的各个地区之间差异很大,与核心区域之间的联系相对不够紧密。因此,19世纪后期巴尔干地区俄、奥势力进入,逐渐摆脱奥斯曼帝国统治;北非、西亚则是英法势力进入,造成这样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19世纪,俄国从未放弃占领君士坦丁堡、瓜分奥斯曼帝国的图谋,甚至试图通过引诱英国共同参与瓜分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然而,对英国来说,只有维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才最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因此,整个一部19世纪初到中期的欧洲外交史,基本上就是英俄两家斗法的历史,是英国运用各种手段阻止俄国自由进入地中海,夺取奥斯曼属地,并向东方扩张的历史。
1831年,埃及向土耳其要求获得叙利亚,作为出兵援助土耳其镇压希腊起义的报酬,在遭到拒绝后向土耳其开战,土军大败,首都君士坦丁堡面临威胁。土耳其苏丹先向英国求助,但内阁不愿批准对近东的干预行动,土耳其不顾一切地转向俄国。俄国立即抓住这一良机,于1833年派出黑海舰队及一万多人的陆军在土耳其登陆。俄军的援助使埃及被迫同意媾和撤兵,而俄国则在撤军之前与土耳其签订了《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这样,奥斯曼帝国几乎成了俄国的保护国。
对于俄国在土耳其确立的优势地位,英国坐立不安。1839年土埃爆发第二次战争。土军再次不敌埃及军队,只能让步求和。在英国外交大臣帕默斯顿的积极周旋下,英、俄、奥、普对埃及进行武装干涉。1840年,四国与土耳其签订《伦敦条约》。仅仅过了一年,上述四国又拉了法国进来,和土耳其在伦敦再签《海峡公约》,将土耳其特别是黑海海峡置于欧洲列强的共同监督之下。
难逃英俄瓜分的还有恺加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即伊朗。英国和俄国在伊朗的争夺开始于19世纪初。当时的伊朗在地域上东起帕米尔高原,西至两河流域,北靠里海沿岸,南临波斯湾及阿曼海,北面、东面和南面分别与俄国、阿富汗和印度接壤,战略地位都极为重要。
俄国首先于1801年吞并格鲁吉亚,又通过1804—1813年第一次对伊朗的战争,夺取外高加索阿塞拜疆地区,并取得在里海建立海军的权利,以及在伊朗的贸易特权。1827—1828年,俄国发动第二次对伊朗的战争,后者被迫承认俄国占领亚美尼亚,在经济上也进一步依附俄国。
英国则主要采取签订条约以及在俄国侵伊战争中支持伊朗的方式,取得了在伊朗的贸易特权,加紧对伊朗的经济渗透。19世纪60年代,英国取得在伊朗架设电报线、开办电报局的特权。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先后获得开办银行、开采石油的特权,将伊朗南部变为英国的势力范围。
随着19世纪末德国势力向土耳其和伊朗迅速渗透,德国成为英、俄两国共同的敌人。1907年,英俄双方签订《英俄协定》,划分各自势力范围并设定中立地带,双方对于伊朗的争夺才告一段落。
而在东南亚的暹罗,19世纪时期也不得不向西方列强低头。1855年曼谷王朝与英国政府代表鲍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条约破坏了暹罗传统的司法独立、关税自主和宫廷垄断对外贸易的政策。其他西方列强也纷纷效法前来订约,从此暹罗沦为半殖民地。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法两国已经分别在暹罗东西两边建立英属印度和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1896年英法签订《关于暹罗等地的宣言》,将暹罗列为两个殖民地之间的“缓冲国”,其后英法于1904年划定势力范围:湄南河以东为法国势力范围,以西为英国势力范围。暹罗虽然例外地成为东南亚地区中唯一保持名义上独立的国家,但是它已处在西方势力的团团包围之中。
在俞沂暄看来,19世纪20世纪之交是帝国主义最疯狂、最野蛮的时刻,世界上没有可以稍稍制约它们的力量。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刀俎上的鱼肉。但与此同时,革命在孕育。20世纪的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创造了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肆意横行的条件。
如何建立现代国家
俞沂暄认为,120年前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最低谷的时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才有了转机。重要的是,中国并未停留于此,一蹶不振,而是以极快的速度奋起。现在看这一个时间点,其实最重要的是挖掘出“地下的野火”,即走出低谷的力量。
放眼望去,其他三个半殖民地也有“地下的野火”。
以奥斯曼帝国为例,尽管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宪政改革,但如同清朝的洋务运动一样,都没能改变帝国灭亡的命运,在英法俄等列强的围攻下,成为帝国主义刀俎上待宰的肥肉。
从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开始,曾经在奥斯曼帝国版图内的地区纷纷闹独立,如希腊、塞尔维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黑山。而在北非的埃及、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则被英法两国瓜分。到了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和北非的领土几乎全部沦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战败后在巴黎和会上与协约国签署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激发了凯末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直接导致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协约国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却被列强要求把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而在波斯,因为沦为半殖民地而导致整个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爆发人民起义。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此时的伊朗,仍旧是英美和苏联势力交相渗透之地。
1979年,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覆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由此成立,不再屈服于任何西方列强。
在暹罗,也发生了军事政变。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暹罗深受其害,生产萎缩,国库日空,国王不得不对军队实行裁员减薪,从而导致阶级矛盾和不同政治集团矛盾的尖锐化。1932年6月,人民党联合军队发生政变,要求国家制度从君主专制改为君主立宪制。
1939年,暹罗改名为“泰国”,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随后,泰国的发展不容小觑,不仅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始国之一,也在20世纪90年代跻身为“亚洲四小虎”之一。(记者 金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