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孤独”的风险-凯发会员官网
作者|应 琛
我最近看到这样两个新闻——
一个发生在重庆。王女士独自去吃火锅,店员主动抱来一只“单身狗”玩偶陪她吃。不料这一幕被前男友撞见,拍下她和玩偶吃火锅的照片发了朋友圈,并配文称“看到你过得不好我就开心了”。这让王女士很气愤,向火锅店发出律师函。王女士认为这都是这家火锅店的奇葩服务惹的祸。“一个人吃火锅咋了?我正常付钱,为什么要用这种奇葩服务来折辱顾客?” 店家则很“委屈”,在他们看来给玩偶是为一人食的客人提供的贴心服务。
另一件事发生在日本。日本一档节目跟拍了一家专门整理遗物、善后死亡现场的特殊清洁公司。节目中的死者是一位超爱玩电脑、打电动但跟其他人没有任何交流的单身宅男。有网友直呼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也有很多网友表示,死者能够进入知名公司上班,并在55岁就提早退休很厉害。这个节目刻意强调人家是孤独死、唯一的兴趣是电脑,会不会太有偏见了? 节目最后总结,近3年间,“孤独死”的人,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都呈直线性攀升……
这里讨论的“孤独”应该是一种较为客观中性的“独处”状态。不可否认,随着社会分工、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独处”变得越来越容易。
享受“孤独”的理由千千万,“自由”“嫌麻烦”是采访中年轻的受访者给出最多的理由。但当被问及当身边亲友离开,自己也慢慢老去时,能否依然体面,能否抑制住内心的“孤独感”,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法给出明确的答案。
“孤独”到底香不香?或许,一时孤单一时爽;一直孤单,就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凯发会员官网的版权作品,未经新民周刊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