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 正文

宁波:千年大港的一体化样本意义-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9-06-26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宁波更以在港航一体化上的成功实践与未来主张,以及因港口造就的坚实制造业优势,为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做出了表率。
作者|王 煜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千年以来,宁波因港而生、因港而盛,海港是这座城市的生命与特征。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的当下,宁波更以在港航一体化上的成功实践与未来主张,以及因港口造就的坚实制造业优势,为整个区域的一体化做出贡献。


港口融合的范本



  长三角区域的港口举世闻名: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而上海港的年集装箱吞吐量则占据全球榜首。在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后,许多人都在关心的是:这两大强港可以如何作为,进一步推动整个长三角区域的港航产业一体化发展?

  不妨先看看被誉为“浙江改革精彩一跃”的宁波与舟山两港一体化的实践经验。

  浙江是海洋资源大省,港口业起步早、基础好,但在沿海的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嘉兴这五大港口各自为战的情况下,港口岸线被不同的市场、行政、监管主体多重分割,各港口之间存在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消耗了整体的对外竞争力。要打破旧局面,实现港口一体化,先要从位居龙头的宁波、舟山两港抓起。

  宁波、舟山两港隔水相望,共用一个水域、锚地、航道。早在2005年底,浙江省政府已经成立宁波-舟山港管委会,推进两港在规划、品牌、建设和管理上的“四统一”,两港一体化的道路得以奠基。然而,两港经营主体并未实现一体化;从名字也可以看出,“一横”隔在中间,还不是实质性的一体化。

  要去掉这“一横”,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还在浙江工作时,就曾提出宁波、舟山两港一体化的规划思路。2015年5月,他在浙江考察时提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要求。之后的两个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多次对海港一体化展开专题研究,并赴鹿特丹港、汉堡港学习考察国际领先的港口建设经验。一个新的蓝图飞速谋定。

  2015年8月,浙江成立海洋港口发展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分别任组长和副组长,领导小组做出决策:从行政和市场双管齐下,分别组建浙江省海洋港口发展委员会(海港委)和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海港集团)。

  当年9月,尚在筹建中的浙江省海港委与宁波、舟山以及省级有关部门、港口企业,确定了以资产为纽带实现实质性一体化的路线。宁波港集团与舟山港集团将股权等值划转,组建新的宁波舟山港集团,于2015年9月29日正式挂牌。

  之后,宁波舟山港集团的340亿元净资产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同时,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也完成对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收购,至2016年9月28日,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两港的实质一体化程序收官。

  此时拥有19个港区的宁波舟山港,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港。宁波的港口管理经验、资金、货源等优势得以向舟山覆盖,同时舟山的深水岸线资源能够发挥更大的价值。数据可以证明一体化的作用:实质一体化完成后当年12月19日,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9亿吨的大港;当年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5%,增幅位居全球前五大港口之首。

  宁波舟山港的实质一体化为浙江省内其他港口的整合做了优秀的示范。2016年10月、11月,嘉兴、台州、温州三港以及义乌陆港的资产均整合注入浙江省海港集团。2016年11月,浙江省海港集团与宁波舟山港集团深化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作模式;集团由股权占比第二的浙江省国资委行使表决权,又开创了国企改革的先河。如此一来,浙江全省的海港规划、建设、管理真正成为可以通盘规划的“一盘棋”。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战略研究与法律事务部王来告诉《新民周刊》记者: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上海港与宁波舟山港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各扬其优,互有差异”的共同发展。他表示,宁波舟山港拥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发展基础扎实,在集装箱、大宗散货等领域都具备优势。宁波舟山港还有300多公里未开发岸线,其中130多公里为开发条件优越、适宜规模化和大型化发展的一类岸线;从已开发岸线来说,宁波舟山港也是大有潜力可挖,目前每百米岸线的吞吐量为60万吨左右,而上海港的这个数据在90万吨左右。

  相比之下,宁波舟山港的开发空间和发展潜力较之上海而言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上海的独特优势在于航运金融与保险、海事法律与仲裁等现代高端航运服务业领域。二者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在宁波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兴法看来,上海的部分港口运输产业可以转移到宁波舟山港,上海可以专注于发挥自身在高端航运服务业上的优势;这样对整个长三角区域而言,港航产业的发展质量和速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他举例说,伦敦是国际航运中心,但它主要以提供金融、航运服务为主,本港的货物吞吐量并不大,伦敦港的货物的进出主要在它的外港,有的外港甚至在法国。

  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投资发展部段志广表示:从2008年开始,当时的宁波港就通过股权收购,控股嘉兴港乍浦港区一期、二期码头,并参股温州港。“但单纯的资本运作只能是深度合作,要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还需要跳出企业本身,从更高的格局进行布局。”他说,码头、引航、拖轮等港口发展的要素被属地的行政区域划分开来,这就需要各地政府间的合作,以及上一级政府的统一谋划、协调推动。

  这也是宁波舟山港实质一体化、浙江港口一体化的重要经验。实际上,早在1997年,国务院为推动长三角港口一体化,就组建了上海组合港管理委员会。不过,在业界人士看来,管委会的主任为交通部副部长、副主任为长三角省市的分管副职省市长,这样的层级还不够高,在协调长三角省市间的一些实质议题时,还无法起到高效的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层级的长三角港口管理、协调机构如能成立,或将是更好的选择。

  其实,上海与浙江在港口层面的跨省合作已有先例,即洋山深水港的开发。在行政区域隶属浙江嵊泗的洋山岛上,上海港建设了深水集装箱码头。洋山深水港构想自1995年提出,2005年12月一期工程开港使用,2017年12月四期工程开港成为全球最大规模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这样的合作,同样是在国务院层面的推动下得以实现。

  除了依靠行政手段的政府间协调,两地也尝试“新事新办”,让资产的纽带力量得以发挥:2019年2月19日,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浙江省委书记车俊的共同见证下,上海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签署协议:浙江省海港集团以人民币现金增资的方式入股上港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上海盛东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入股完成后,上港集团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分别持有盛东公司80%和20%股权。

  合资后的盛东公司成为未来小洋山北侧唯一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的主体。此前,小洋山南侧的深水岸线历经十六年、分四期的连续开发,已基本完成。此番浙沪两港合作协议签署,则为洋山港的发展打开了北侧岸线的新空间。

  此次在两省市党委政府的直接推动下,两地港口开发营运企业以资本合作的方式,合作经营开发,引入市场机制,让风险和利益的分担更为合理,这为洋山深水港的进一步建设开发,以及更大范围的港口融合发展,奠定了市场基础。它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上海与浙江积极主动深化一体化发展,从陆地接轨到海上接轨的一次新跨越,为将来的港口一体化探索了新路径。

  同时,宁波方面也在谋划推动两地共同申报沪甬舟自由贸易港,共同打造具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


大湾区成就大梦想



  全球实力最强的城市群,大都集中在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城市群创造的财富、集聚的人才令人瞩目。长三角区域内也有一个大湾区,就是“环杭州湾大湾区”,而宁波正在推进其中关键的一部分“前湾新区”的建设。

  “前湾新区”这个名称,在公众眼中可能还有些新鲜。2018年,这个新名词才第一次见诸公开报道。实际上,宁波前湾新区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布局的“四大新区”之一,它计划整合已有的杭州湾新区及毗邻的慈溪、余姚有关片区,规划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将形成一个规模更大、质量更高的平台。

  宁波前湾新区位于杭州湾南岸,与上海隔海相望。除了已有的杭州湾跨海大桥,规划中还将有沪嘉甬铁路、杭州湾跨海二通道(沪甬城际铁路)等多条通道连接前湾新区与上海,使两地的交通连接更加紧密。

  宁波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新民周刊》记者介绍,宁波考虑在前湾新区共建合作园区,打造沪甬两地、乃至沪浙两地的产业合作示范区。先进制造业方面,前湾新区将重点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制造、智能家电、生物医药、民用航空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等领域,推动与上海的相关产业基地合作。

  前湾新区还计划建立宁波的农产品加工、分拨和营销中心,铺设直通上海的农产品销售渠道。

  尽管前湾新区具体的规划还在紧锣密鼓地编制中,但业界人士和公众已经开始关注:这里会成为中国的升级版汽车城“底特律”吗?

  原因在于,汽车产业是宁波前湾新区的主导产业。2018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1.6亿元,同比增长13%,占宁波汽车产业产值40%、占浙江全省汽车产业产值近1/5,已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预计到2020年,新区汽车整车产能可达150万辆;到2025年,目标年产整车170万辆,汽车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前湾新区已拥有国内最全的汽车智创产业链。新区有吉利汽车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德国大众在全球布局的最先进的工业4.0标杆工厂;这里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东分中心,是华东地区最专业的汽车检测中心;浙江省内唯一汽车专业学校杭州湾汽车学院落户于此;此外还有150多家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9家世界500强。新区形成了从汽车研发、试制、制造、检测到人才培育的全产业链。

  而比传统的汽车城更特殊的是,前湾新区计划打造全球汽车产业的“三大中心”。2018年5月29日,第一届中国汽车龙湾论坛发布了新区汽车产业最新战略路线图:力争通过十年左右时间,把新区打造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科技革命的新坐标。

  未来8年,新区将投入500亿元,重点打造全球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智造中心、全球先进汽车技术研发中心、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集聚中心,同时以先进的汽车产业第三产业打造金融聚集区。

  宁波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何兴法说,除了制造业,体现长三角一体化的医疗、教育等产业也已在前湾新区范围内开展起来。例如,2018年12月26日开业试营业的杭州湾医院,就是由上海与宁波两地合作打造,挂牌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宁波医院、宁波市第二医院杭州湾院区、宁波市杭州湾医院”。由上海世外教育集团托管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小学也于2018年9月开学。

  2019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黄政仁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支持宁波前湾新区成为浙沪合作发展试验区。

  “前湾新区在新材料和制造业方面有强劲的发展后劲,民营经济发展活跃,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黄政仁说,宁波前湾新区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产业、交通等综合优势。

  他认为,宁波前湾新区是探索沪甬产业协同、开放联动、创新合作新模式,打造上海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拓展区,助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理想区域。


坚守制造业,孵化“小而美”



  2018年,宁波gdp突破万亿元,成为我国第15个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的城市。未来,宁波规划进一步打造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包括以绿色石化、汽车为代表的两个万亿级产业;以高端装备、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四个5000亿级产业;以生物医药、文化体育为代表的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这个庞大计划的有力支撑,就是宁波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坐拥大港之利,宁波非常适宜发展原料与产品“大进大出”的制造业。改革开放之后,宁波进一步深耕实体经济,成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在全国率先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制造体系,目前正在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宁波有12万家制造业民营企业,2018年工业总产值达2万多亿元。这里正在发力实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行业顶尖者,即在某一个细分的领域里,让企业成长为高精尖的代表。2018年宁波科技大市场成功撮合了80对院企合作,并推动宁波出现了28个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居国内城市首位。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往往是大而全的企业,许多集团公司的凯发会员官网的业务范围从制造业到房地产、金融无所不包。但对于制造业来说,只有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伟大,争做“小而强”“小而美”的企业将会是制造业的大趋势。

  按照业界公认单位标准,能称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必须满足以下条件: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示范企业更是要求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3位。

  “单项冠军”的产量、产值可能不起眼,但不少企业都手握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是业内“小巨人”。2019年,宁波的计划是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小升规”工业企业400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5家;力争当年成功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宁波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前培育50个“国字号”单项冠军。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单项冠军,将使宁波这座传统制造大市加速迈向制造强市,也为长三角区域内其他城市发展制造业提供了优秀借鉴。

  坚持发展制造业,并不意味着宁波拒绝信息化的助力。不过,宁波的发展特色在于,它推行的是“制造业 互联网”,而不是“互联网 制造业”,这样可以避免经济出现“避实向虚”的倾向,牢牢抓住实体经济发展这个重点。

  宁波制造借助网络力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多空间,构建了工业物联网基础平台、工业大数据平台、行业云制造平台等七大类“制造业 互联网”重点平台。公牛电器、中银(宁波)电池、欧琳厨房等一批宁波企业迅速推进制造与网络融合,为产品、服务和生产注入信息化智能力量。至2018年上半年,宁波全市六家主要云平台新增“上云企业”超过32000家。

  业内人士指出,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实质上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在工厂车间以机器人代替人力,实现生产自动化,更意味着能打通生产与消费两个环节,最终建成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物理系统。

  人才是决定产业发展的基石。在2018年,宁波显著加大对人才的政策创新和服务保障力度。例如,实施宁波“史上最低门槛”的人才落户新政,允许应届大专毕业生可先落户后就业,允许中专和高中毕业生缴纳社保2年后可落户;修订《宁波市院士工作站建设与管理办法》,更大力度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用院士团队智力。

  在这一年,中国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批知名高校,以及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宁波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项目,都签约或揭牌落户宁波。

  2018年,宁波的人才净流入率达9.17%,从之前的在全国排名20名左右徘徊,跃居全国城市第2位。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宁波引进人才做到了精确匹配产业的发展需要。数据可以证明:2018年流入宁波的人才中有九成均去了民营企业,51.5%进入了机械制造行业,这与宁波经济结构与产业优势高度吻合。

  抓牢特色产业,发挥自身优势,方可在一体化进程中实现多方共赢——这是千年大港宁波给人们的启示。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