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 正文

创意坊,时尚与经典在此交汇-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9-09-12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历史文化的积淀、开放的社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密布的绿化、可供居民休闲的场所……都让这些创意坊成为一个个生活气息浓郁的“会客厅”。当“创意”“时尚”和“社区”无缝对接的时候,身处其中的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微空间所能带来的小欢喜。
作者|金 姬

在2017年的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致力于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上海,在发展规划方面提出了新的愿景:“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这让我们对于美好中国未来城市的发展有了更好的憧憬与期待:诗不在远方,人不在别处。

  《新民周刊》发现,两年前提出的这一美好愿景早在上海城区大大小小的创意坊中纷纷落地——从静安区的同乐坊到长宁区的红坊166,从虹口区的1933老场坊到杨浦区的长阳创谷,还有这两年才冒出来的上生·新所和愚园公共市集——在这些以老厂房、旧仓储空间等工业遗存而华丽转身的城市微更新地标中,保留的公共空间体现了“厂区—园区—社区—城区”迭代升级。

  历史文化的积淀、开放的社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密布的绿化、可供居民休闲的场所……都让这些创意坊成为一个个生活气息浓郁的“会客厅”。当“创意”“时尚”和“社区”无缝对接的时候,身处其中的我们,会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城市微空间所能带来的小欢喜。


老创意坊的温暖重生


  由余姚路、西康路、海防路合围而成的同乐坊,曾是上海首创“文化创意 娱乐休闲”新思路的时尚社区。当时潮人们中流传一句话“南有新天地,北有同乐坊”,可见同乐坊的“江湖”地位。

  2019年9月的一天,当《新民周刊》记者再次来到静安区的同乐坊时,这里早已不再是当年的潮流圣地,余姚路上的部分建筑也正在装修。对此,上海同乐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烨勍对《新民周刊》表示,同乐坊正在进行业态调整。

  同乐坊所在地块曾经集中了上海特色的弄堂与小型作坊式工厂,上海人熟悉的“万年青饼干”就曾在这一带生产。到了20世纪末,这里是“五厂一校”的所在地,闲置厂房内曾一度聚集了近3500名农民工与外来拾荒者,安全及消防隐患严重。

  为此,2004年底静安区政府提出“政府搭台,市场运作”开发改造同乐坊,成立静安区同乐坊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而2005年改造后的同乐坊在当年上海首批18家创意产业集聚区中独树一帜。最风光的时候,刘嘉玲、林栋甫等明星都曾在这里开店。

  不过,噪声、夜间交通拥堵等问题,很快引来周边居民投诉。“所以,每当有酒吧和餐厅租约到期后,我们就选择不再续约。”汤烨勍坦言,考虑到居民反响,早先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园区必须探索新的模式。

  现在,同乐坊成为一个集聚建筑、规划、室内设计及艺术设计等众多企业的文创园区,周围密集的居民区又成为园区举办各种特色市集、讲座、社区活动的重要依托。

  例如,这两年同乐坊内每隔几个月就会举办的特色市集。有时,同乐坊和静安区内学校举办共建活动,学生们会把自己的手工作品带来出售,周边居民、企业员工会隔三岔五来特色市集“淘宝”。

  此外,在同乐坊的公司会经常推出包括书画、雕刻、青花瓷制作、收藏等活动及讲座,吸引周边居民参加。这样货真价实的潜在客源之所以能参与这些体验活动,得益于同乐坊与所在街道社区一直保持的紧密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同乐坊在积极参与上海垃圾分类的同时,也把这一环保行动的“副产品”赠送给周边居民。原来,同乐坊2018年花30万元购置湿垃圾处理机。园区内50多家中外企业和10多家餐馆产生的厨余湿垃圾,收集投入处理机后就能成为肥料。这些肥料一部分被同乐坊用于园区内的绿化施肥,一部分制成小礼品送给江宁路街道旗下的许多居委会,同乐坊还会免费赠送花籽,鼓励大家种花,美化周边环境。

  据悉,同乐坊的改造将在2019年底前完成,届时将有更多的免费公共空间和丰富的活动提供给广大市民。


弄堂艺术生活体验的微空间


  在台风“玲玲”肆虐上海的那个周五,《新民周刊》记者艰难步行在愚园路上。这条101岁的马路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之一,不同于其他街区的更新改造,这里百年建筑仅长宁区段就有11处、商铺林立、不同业态共生。如何让百年愚园路在适合玩乐的同时更宜居?这样的城市微更新挑战难不倒上海人。

  上海创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长宁区政府早在五年前就开始联袂打造这条长830米的“愚园路历史风貌区”,之前主要工作是在道路两边的修缮,开了不少潮店,成为上海网红打卡地。而对于周边居民而言,这样的愚园路只是一种面子上的热闹,里子上的实惠还不多。

  今年2月在愚园路1088弄宏业花园内正式开放的愚园公共市集弥补了这一遗憾——1200多平方米的全新空间里,底楼是老面馆、馄饨店、修鞋摊、裁缝铺和上海人喜欢的早餐“四大金刚”,还有一个设计非常时髦的社区菜场,提供周边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所需;二楼则为社区艺术活动空间,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白领提供各类艺术展览参观,目前主要由粟上海·社区美术馆、luna dance studio和亦安画廊组成。

  上海创邑实业有限公司品牌及会员中心总经理许印兰告诉《新民周刊》,愚园路虽然处于市中心,但愚园公共市集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价格都很亲民,原因就是创邑给这里商户的租金十分低廉。一方面,创邑希望这里要有烟火气,方便周边居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希望这里成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把愚园路的更新从“路”延伸至“弄堂”,让老百姓享受到城市更新的红利。

  即便在台风天的工作日上午,记者发现这里的人流量也不小——有来底楼“邻菜场”买菜的居民,有到二楼的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看展并买上一杯桂花乌龙的白领,还有纯粹进来躲雨的路人,因为这里有专供大家休憩的长椅,整个场馆设计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也许你会好奇,黄金地段如此低廉的租金,如何保证愚园公共市集能够长期正常运营下去?许印兰给出了答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调动商户和社区居民的积极性。

  例如,愚园公共市集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员,而是让底楼鞋匠铺的小吴、裁缝铺的小赵和修锁的顾爷叔三人轮流值班,这些人就住在附近,每天负责早晚开门,这也是他们对于低租金的一种回馈。

  这种“互帮互助”的形式还有很多,底楼有一个卖早餐的小门店,普通上班族希望坐下来喝豆浆啃大饼往往没有位置。为此,创邑出面协商,让边上的面馆在早餐时段为早餐客人免费开放,而面馆主要做的是午餐和晚餐生意。当然,创邑仍然会以低租金来作为回报。时间一久,经常来买早饭的顾客在面馆吃完“四大金刚”后,反而可能午饭或晚饭时间再来吃一碗面,也算给面馆带来了生意。

  这种良性循环也在2楼的艺术空间中得以体现——2楼的舞蹈工作室会定期给周边居民和上班白领免费上课,不仅为这里免费打了广告,也算是反哺社区的一种方式。而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的日常接待工作是门口咖啡馆工作人员兼任的,这样不仅省下人工成本,咖啡馆的租金也比周边低了不少。

  有意思的是,记者发现粟上海·社区美术馆的门口放了一些印刷的小故事,都是附近愚园路1112弄“故事商店”的产品。原来,创邑今年8月在这里开了一家9平方米“故事商店”,每个人都可以走进店里取一张卡片,写下自己与愚园路的故事。据悉,“故事商店”设立首批30多名“一日店主”,每日轮流驻店,收集故事并记录下点滴。记者了解到,这家“故事商店”作为“快闪店”持续3个月,最终挑选其中101个故事编制成书,祝101岁的愚园路生日快乐。

  从粟上海·社区美术馆到故事商店,创邑通过这些小设计把愚园公共市集的“微空间”不断外延,并让更多人走进这里,了解这里。


从时尚到亲民



  除了愚园公共市集,长宁区还有不少创意坊,上生·新所就是新生力量代表。近百年前,它是供外籍侨民休闲娱乐的哥伦比亚总会;近70年前,它又变身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作为科研场所,闲杂人等不得进入;而现在,它成为了文化艺术的汇聚地,一个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商圈和全天候活力社区。

  2016年,上生所主动腾退厂房,全面接管园区的上海万科希望这里是敞开式的,和周边的老社区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可达”和“宜居”。

  在市中心以外的区域,创意坊的微空间也在发挥一定的影响力。

  在虹口区,最有名的创意坊莫过于1933老场坊,这里曾是原上海工部局宰牲场,在项目改造前也曾是上海长城生化制药厂,上海市食品(集体)公司的前身。

  1933老场坊工作人员对《新民周刊》表示,2002年春节,原上海市房地局高级工程师、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薛顺生老人关注到这个建筑。这位长期致力于保护历史建筑的老人意识到这一定是座不同寻常、有着特殊意义的老房子。之后,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多次组织考察。2006年8月,上海创意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改造修缮工程,这就有了后来的1933老场坊。

  项目开发早期,1933老场坊定位是复制另外一个外滩三号,但是因为地理位置、周围商业开发的情况,这个定位并不适合。所以后来1933老场坊重新定位为“时尚创意新地标”,之后狗狗咖啡馆、健身房、密室逃脱、水族馆、家居show room陆续进驻,让这里名噪一时。

  而对于周边居民而言,1933老场坊提供的“微空间”是多重的:适合拍照晒朋友圈,还能看到很多品牌在这里举办的活动,说不定还能遇到什么明星——因为一些电视台明星综艺节目也来这里取景拍摄。

  而杨浦区的长阳创谷作为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园区之一,算是很早就考虑到周边居民需求的创意坊,因此园区完全是敞开式的,每个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这里的“微空间”,进来感受ai最新应用亮点——无人超市、无人咖啡店、无人健身房等。在今年4月到7月,长阳创谷举办了“ai生活,乐长阳”的活动,以爱生活为主题,将美拍、集荟、艺术、美食、派对、人工智能等结合在一起,周边老百姓连续三个月都能免费体会ai的魅力。

  《新民周刊》采访上海各大创意坊后发现,这些地点往往是发挥新功能的老建筑,而开发初期以时尚为主,渐渐考虑到周边居民的感受,这几年也变得“亲民”起来,不仅“高大上”,也“接地气”——而这可能就是魔都创意坊的硬核实力。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