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凯发会员官网 > 正文

家庭作业不是“家长作业”-凯发会员官网

日期:2019-08-07 【 来源 : 新民周刊 】 阅读数:0
阅读提示:踩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个“点”布置的作业才是好作业。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是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希望《意见》和相关细则的出台,能够真正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少一点作业的烦恼。
作者|应 琛

不少家长或许都有这样的经历:为了帮孩子用易拉罐做模型,全家上阵喝饮料以收集罐子;为了帮孩子完成过于复杂的研究报告,只好先自学再做“代笔”;还有为了帮孩子画出“优秀”且“能得到展示”的作品,勾边、涂色等全家出动……

  近年来,“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情况时有发生,暑期更是“高发期”。这作业,到底是考学生还是考家长?诸如此类的话题争议,终于有了明确的规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要求,完善作业考试辅导。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

  的确,科学设置作业内容、合理设定评价标准,才能真正为孩子“减负”,更达到家庭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提升综合能力的目的。



“我太天真了”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对于这句网上流传很广的话,白领陈橙(化名)感同身受,“非常形象地描述我们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的现状了”。

  陈橙的女儿读的是私立小学,9月开学就要上三年级了。虽然教育部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陈橙坦言:“学校是不布置了,但我们班还会通过家委会给班里的同学布置,不但专门建立了微信群,还有公众号,各科作业也都有相应的app。”

  由于是双职工家庭,陈橙和老公有时都需要加班,为了让女儿能按时做完作业,无奈之下,她也给孩子配了一部“专用手机”,“就是在家让她看看有什么作业,她和同学之间也有个小群讨论讨论作业用的”。

  刚入学的时候,校长在开学仪式上讲话,是希望小朋友每天都保证充足的睡眠,“能在9点前上床睡觉”,但实际情况却是,“晚上7点开始做作业,没两个小时都做不完”。后来,陈橙给女儿报了补习班,运用那里老师教的方法做题目,这才加快了做作业的进度。

  虽然陈橙和老公都是名牌大学毕业,但他们没想到孩子刚上小学,检查作业就成了家庭难题。

  “现在的作业科目多、形式多,像我女儿的学校还有二外,对家长的要求是越来越高。”陈橙清楚地记得,女儿刚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要求家长每天批阅作业,还要找出错题辅导孩子改正,“我们都小学毕业这么多年了,还要用小孩子的思维来给她讲那些基础概念,有点困难”。

  要是有时实在没有精力检查作业,老师还会委婉地询问家长“是不是最近工作忙,没有关心孩子的功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家长必须检查学生完成的每份作业并签字,如果不这样做,便会在微信群聊中被老师训斥。一名微博用户写道:“如果我们没注意到作业中的某个错误,老师就会在群聊中点名并羞辱我们。有些家长没有时间,只好给孩子请家教去检查作业。”

  陈橙对此也很矛盾:“家长确实要关心孩子的学习,但现在学校等于是把基础全部交还给了家长。如果我们把错题都给改对了,老师又怎么知道孩子真实的学习情况。”

  而检查作业之外,更让陈橙头疼的是,学校布置的那些手工作业,“每次都是花一个晚上,全家齐上阵”。陈橙回忆,第一次幼儿园老师要求用瓦楞纸做花时,“我们就真的只让孩子一个人做了,结果被老师退了回来,说希望改进”。

  “说实话,瓦楞纸很硬,小孩力气也不够。而气溶胶、电烙铁这些工具也不适合小朋友用。”陈橙进一步表示,“后来,我们就让女儿负责上色,做了盘子那么大的花。”

  陈橙原本对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但一看到其他孩子的作品,便傻了眼:“有家长竟然还用牙签做了一个别墅,还带花园。”

  在陈橙看来,这种作业不仅容易滋生孩子过度依赖、互相攀比的心理,甚至促使一些家长花钱找更专业的“代工”,“不但孩子完全没有参与,甚至异化成了家长之间的竞技和比拼”。

  这也是“童童妈”黄蕾(化名)的难题。“自从儿子有了手工作业,家里不但常备彩色纸片、画笔、胶水等常用工具,还专门买了一台家用彩色打印机。”黄蕾告诉记者,后来她才发现自己动手做“太天真了”,“有小朋友妈妈告诉我,全都可以在某宝买半成品”。

  黄蕾说,如果家长“佛系”,可以“不攀比”,“但孩子就可能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或者得不到表扬,其实不利于小孩的心理健康”。

  同时,黄蕾也说了自己的困惑:“现在抄写作业是没了,但一年级正是写字打基础的时候,加上阶段性的‘嘉年华闯关’又是需要写字的,没办法我只能自己买字帖给他练。”

  在一项关于孩子家庭作业的调查结果中显示有84%的家长辅导孩子功课感到“非常头疼”“压力很大”。家长们表示,工作了一天已经很疲惫,还要做家务,辅导孩子作业,忙完已经是接近午夜了,这也是对身体的一种透支。


“这是老师的工作”


  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其背后的原因颇为复杂。

  有文章分析称,一方面,由于家庭作业过多、负担过重,孩子没完成的作业自然而然地延伸到了家长身上。但事实上,去年多部门联合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就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初中不得超过90分钟。这次《意见》也强调,要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

  另一方面,一些诸如家庭作业需要家长签字、批改的学校规定,则是家校关系和角色分配模糊化甚至错位的一种表现。当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较高,部分老师也承受着不小压力。但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毕竟不同,要求家长干老师的活儿就可能弱化家庭教育本该负起的责任,挤占家庭教育的空间。

  对此,南模初级中学教学教导周佳琦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家长作业”可能在小学阶段低年级会有,在初中阶段,“家长作业”基本上是没有的,“就是在一些语文分级阅读作业时,需要家长帮孩子购买相关书籍”。

  周佳琦承认,作为家长,自己以前也帮孩子做一些家庭默写的作业,但身为老师,仔细想想其实这些都应该是老师做的事情。

  “可能有些老师会说,我一个班要教40多个孩子,你家长只要管1个孩子。但这个性质是不一样,因为教孩子就是老师的工作。”在周佳琦看来,如果是需要家长代替孩子去完成的,“那就是不必要的作业”。

  “小孩子不参与的作业就是零效度的作业。”周佳琦说,儿子小学的时候,她也经常帮他做手工作业,“但做下来感觉是,老师只关注画面要美,颜色要丰富,内容反倒成了其次”。

  “家庭作业就应该家长批改”“连家庭作业都不批改,孩子长大会和你一样失败”。去年,江西吉安某小学教师在微信群批评未给孩子批改作业的家长,认为他们没有尽到做家长的责任一事,曾引发热议。

  关于作业批改,周佳琦表示:“我们学校要求,凡是布置的作业都要批改。各个学科可能不太一样,大方向肯定是每天要对作业进行一个对错的批改和反馈。共性的问题进行课堂内集体讲解,个性的一些问题,会有面批,个性辅导。”

  在公立学校教数学的小唐老师则说,一个老师需要任课两到三个班级,每班四十多人,“老实说,批改作业的工作量是蛮大的。订正和复批的工作量也很大。加上学生的差异也比较大,有些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比较弱一点的话,就需要老师更多关注”。但小唐老师强调,批改作业是老师责任,“家长只需要确认孩子作业完成了没有,以及叮嘱小孩子字迹端正就行”。


“减负”的“负”到底是什么?



  7月9日,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解读《意见》时指出,要通过多种途径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同时,也要给家长减负,坚决治理“家长作业”的问题。

  郑富芝表示,关于给家长布置作业的问题,一定要坚决治理。

  “首先要回归到给学生留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功能上来。这个作业是为了学生的温故而知新,在学校、在课堂上听完之后,回到家里抽一点时间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既然是留给学生的,就要由学生去完成,不能布置给家长。”郑富芝进一步分析,“第二,要解决一个导向问题,不能发出错误的信号。留给学生的作业家长替做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们灌输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让别人代替,这不是教育的初衷。这个导向是非常可怕的。”

  郑富芝强调,既然中央有了规定,一定要严格执行,“相信校长、老师会严格执行,也希望广大家长广泛地监督,争取把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事实上,在此次《意见》发布之前,围绕布置高质量作业,上海先期也有一些探索和准备。今年早些时候,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就曾透露,上海已联合相关部门研制作业管理办法、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意见,将从明确底线和专业引领两个角度指导学校提升学校作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上海市教委表示,上海正在研究相关实施细则,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今年秋季开学前,上海或将出台中小学减负增效和中小学作业管理两个指导实施意见。

  “随着《意见》的出台,后面还会有一些实施的细则,从学校的管理层面上面来说,肯定是要加强教研组对于作业的教研,进行深入思考。”在周佳琦看来,作为平日作业,有三个需要关注的地方,“第一个是匹配度,即每天的作业和教学内容是否一致。第二个是巩固度,虽然有人认为,不应该有一些重复性的、学生会的作业,但每天的新授课后,一定的重复量其实是需要的。对于新授的知识没有一定的重复量是不能够巩固的,但是这个度是要控制好的。还有一个就是,作业需要考虑进阶度。新旧知识间需要有联系或拓展,而不是今天教的这个内容就只做这个方面的作业”。

  在高一小学课程部主任、英语特级教师袁贇看来,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明确“负”是什么,“并不是说作业量减少就是减‘负’,如果学生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喜欢作业的方式和方法,那对他们来说,这门课的作业就不是负担”。

  踩准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针对这个“点”布置的作业才是好作业。

  2015年,原本一直教中高年级的袁贇为了做一个媒介素养项目,到一年级带了两个班。“一二年级处于启蒙期,需要培养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主要内容是听说。那个时候,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就都是跟着牛津教材走,听一个章节,说一个章节。如果仅限于这一块,那学生很快会失去兴趣。”于是,袁贇对作业做了一个改革,“我每天会根据课时内容,自己改编、设计作业。当然也是根据我两个班学生的特点,改编了适合低年级学生去朗诵的歌谣,还让学生录视频。这样还能锻炼学生说的能力,不光是读,还可以配合肢体动作来表现出来”。

  学生“减负”也不等于教师“减负”,不是说学生不做作业,教师的作业批改量减少,“其实是老师把后面批改大量作业的时间挪到前面去了”。在袁贇看来,教师如果能够做好每天的作业设计,“工作量其实是不小的”。

  2017年,袁贇去了金山支教。她发现当地最大的问题就是作业,“体量大,除了抄写,还有半张卷子。很多学生不愿意做,老师批改很辛苦”。

  于是,袁贇便带着团队开始做作业设计改革。第一个学期先改了课时作业,并建立了阅读资源库;第二个学期又对阶段的评价卷进行改革。

  “原来乱,没有核心,什么都想要。上课内容和课后作业不成体系,课后作业和评价卷又不成体系,花了再大力气,成绩也上不去。”袁贇自豪地表示,作业改革之后,这所学校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不仅老师批改量少了,学生每天也就只要做20分钟的英语作业”。

  现在,袁贇还在进一步改革,她的目标是根据当地教学水平,做一本适合当地学生的校本作业册。

  正如《意见》提出的那样,要改革和加强师范教育,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实施全员轮训,突出新课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术培训,强化师德教育和教学基本功训练,不断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

  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教学,抑或是课外实践,都是培养孩子、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而非最终目的。希望《意见》和相关细则的出台,能够真正让学生、教师、家长都少一点作业的烦恼。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俱乐部专区 / club event
网站地图